萬勝智能半年報:增長下的隱憂與新能源轉型

勝券在握?萬勝智能半年報背後的秘密

8月25日晚間,萬勝智能(300882.SZ)發布半年報,乍一看,營收5.67億元,淨利9705.33萬元,數字確實亮眼。但仔細推敲,這份看似光鮮的財報,背後是否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難道這真的代表萬勝智能已經勝券在握,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萬勝智能聲稱把握了能源結構轉型的戰略機遇期,並以「科技創新」與「穩中求進」為導向。但問題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成效究竟如何?技術積澱是否真的深厚到足以支撐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這些都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營收淨利雙增:數字背後的真相

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雙增長,表面上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我們需要仔細審視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了解萬勝智能的真實狀況。

數據亮眼,股價呢?

營收5.67億元,同比增長16.35%;淨利9705.33萬元,同比增長12.96%。這些數字確實不錯,但投資者不是傻瓜,他們更關心的是股價表現。如果業績增長無法轉化為股價上漲,那這些數字又有何意義?股價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市場份額擴張?別高興太早

萬勝智能聲稱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但在競爭激烈的電能儀表市場,要維持現有份額已屬不易,更何況是擴張?競爭對手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也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爭奪市場。萬勝智能真的有足夠的競爭力,能夠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嗎?

在手訂單:看似豐厚,實則…?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計在手訂單121,263.56萬元。超過12億的訂單,聽起來確實很誘人。但問題是,這些訂單的交貨時間是什麼時候?利潤率如何?如果訂單交貨期遙遙無期,或者利潤微薄,那這些訂單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此外,訂單能否順利執行,也存在不確定性。客戶隨時可能取消訂單,或者延遲交貨。因此,在手訂單並非萬無一失的保障,其中可能隱藏著許多風險。

新能源汽車EVCC突破:曇花一現還是明日之星?

新能源汽車產品EVCC(電動汽車充電通信控制器)實現關鍵突破,成功從小批量交付,這聽起來像是個好消息,但我們必須保持警惕,避免被短期的成就沖昏頭腦。EVCC究竟是萬勝智能打開新能源市場的敲門磚,還是僅僅是曇花一現?

千餘台交付:杯水車薪?

上半年EVCC產品已實現千餘台交付。在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千餘台的交付量,簡直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更何況,這僅僅是「小批量交付」,距離大規模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萬勝智能無法迅速擴大產能,提高交付量,那EVCC的優勢將很快被競爭對手蠶食。

知名車企預審核:畫餅充飢?

公司已完成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預審核及定點審核。這聽起來很美好,彷彿萬勝智能已經拿到了進入知名車企供應鏈的入場券。但預審核和定點審核,並不代表最終的訂單。車企隨時可以改變主意,選擇其他供應商。如果萬勝智能無法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那這些預審核和定點審核,就只不過是畫餅充飢,毫無意義。

技術創新:真金不怕火煉?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萬勝智能一直強調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但技術創新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和持續不斷的努力。萬勝智能的技術創新,究竟是貨真價實,還是徒有其表?

研發投入增長:燒錢遊戲?

上半年,萬勝智能研發投入達4009.1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90%,占營業收入的7.07%。研發投入的增長,固然值得肯定。但問題是,這些錢花在了刀刃上嗎?研發成果能否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利潤?如果研發投入只是為了迎合政策,或者做表面文章,那這就變成了一場燒錢遊戲,毫無意義。

榮譽加身:金玉其外?

近兩年,萬勝智能先後斬獲浙江省「未來工廠」、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綠色工廠等多項榮譽。這些榮譽聽起來很耀眼,但榮譽並不代表一切。有些企業善於包裝,用華麗的辭藻和公關手段,掩蓋自身的不足。萬勝智能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才能判斷這些榮譽的真實價值。

專利數量:多就是好?

截至上半年末,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14項,其中發明專利89項,累計獲得軟件著作權139項。專利數量的確是衡量企業技術實力的指標之一,但專利的質量更重要。如果這些專利都是一些不實用的「垃圾專利」,那專利數量再多也毫無意義。此外,專利能否成功商業化,也至關重要。如果專利無法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利潤,那這些專利就只不過是紙上談兵。

智能製造:未來工廠的夢想與現實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智能製造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萬勝智能也積極擁抱智能製造,並建設了浙江省「未來工廠」。但從傳統製造到智能製造,並非一蹴可幾。萬勝智能的智能製造,究竟是真實的進步,還是僅僅是為了趕時髦?

數位化設計:空中樓閣?

公司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CAD、CAE 等)和設計知識庫,集成三維建模、虛擬測試等技術,開展基於模型的產品設計、仿真優化和測試。這些技術聽起來很先進,但如果缺乏實際應用,那也只不過是空中樓閣,無法真正提升產品的設計效率和質量。數位化設計需要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實驗室認證:自娛自樂?

公司實驗室自2020年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後,於2024年獲得吉利汽車集團供應商實驗室認可證書。實驗室認證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客戶,或者提高企業形象,那這種認證就變成了自娛自樂,毫無實際意義。實驗室認證需要與實際研發相結合,才能真正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

檢測費用暴增:亡羊補牢?

上半年,公司投入檢測費 407.38萬元,去年同期為269.8萬元,同比增長超50%。檢測費用的增長,可能意味著公司對產品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但也可能意味著,公司之前的產品品質存在問題,現在需要花更多的錢來彌補。如果是後者,那就說明萬勝智能之前的質量管理存在漏洞,現在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