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悄悄布局,比特币与科技股脱钩,华尔街巨鳄的加密新玩法

当比特币不再是科技股的影子:Coinbase机构战略总监的深度观察

机构入场:十年低调潜行,华尔街的“新宠”?

在 CryptoAI Summit 2025 上,Coinbase Institutional 战略总监 John D’Agostino 的一番话,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当比特币再次站上 10 万美元的高位,人们欢呼牛市归来之际,他却冷静地指出,更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与科技股的“脱钩”。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过去十年,加密货币的世界,总是被贴上“极客”、“颠覆”的标签,与华尔街的精英们似乎格格不入。然而,D’Agostino 却用“悄然积累”四个字,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他认为,即使在币价低迷、市场关注度下降的时期,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兴趣也从未减退。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嗅觉灵敏”的华尔街巨鳄,一直在寻找新的“阿法”来源。加密货币,这种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波动性极高的另类资产,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D’Agostino 强调,他们看重的是比特币的“另类”属性,以及在高波动性中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当然,机构的入场,也需要一个前提:合规。Coinbase 等交易所长期以来在合规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美国监管环境的逐步明朗,为机构投资者扫清了障碍。

国家队下场:主权财富基金的算盘,远不止“投资”那么简单

如果说机构入场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政府和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则可能是一场“颠覆式创新”。新罕布什尔州率先通过“战略比特币储备”法案,无疑是一个信号。D’Agostino 透露,许多州、国家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在悄悄布局加密货币。

然而,国家队的入场,绝不仅仅是“投资”那么简单。对于主权财富基金而言,配置加密货币,或许是为了对冲法币风险,分散投资组合,甚至是争夺未来数字经济的“入场券”。更重要的是,国家队拥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一旦他们下定决心,加密货币市场的格局,势必发生重大改变。

当然,国家队的入场,也面临着一些阻碍。D’Agostino 坦言,领导层的更替是关键因素。只有那些“更开放、更愿意了解技术、更愿意学习这项创新”的领导者,才能真正拥抱加密货币。

DeFi与稳定币:一场“天作之合”的狂欢?

DeFi(去中心化金融)和稳定币,是加密货币世界中两个备受瞩目的概念。D’Agostino 认为,DeFi 的快速扩张,离不开稳定币的支持。稳定币就像 DeFi 应用的“润滑剂”,使跨境支付、衍生品等各种应用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DeFi 真的能颠覆传统金融吗?稳定币又是否真的“稳定”?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DeFi 领域的安全漏洞、监管风险,以及稳定币的透明度问题,都可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场“天作之合”的狂欢,最终能否走向成功,还有待时间检验。

John D’Agostino:一个华尔街老兵眼中的加密货币世界

从传统金融到加密前沿:一次“不安分”的选择

John D’Agostino 这个名字,对于加密货币圈内的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踏入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之前,他已经在华尔街摸爬滚打了多年。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战略总监,到多家大型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董事会成员,他的履历可谓光鲜亮丽。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叛逃”传统金融,拥抱加密货币呢?

或许,正是那颗“不安分”的心。D’Agostino 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喜欢挑战,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加密货币的出现,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个新兴的行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对于一个在传统金融领域功成名就的人来说,选择进入加密货币领域,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Coinbase Institutional:机构加密“正规军”的崛起

Coinbase Institutional,是 Coinbase 旗下专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部门。D’Agostino 在这里担任战略总监,负责制定机构业务的发展战略。Coinbase Institutional 的出现,标志着加密货币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需要一个合规、安全、专业的平台来参与加密货币交易。Coinbase Institutional 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然而,Coinbase Institutional 的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监管的压力、市场的波动、竞争对手的挑战,都给 Coinbase Institutional 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但 D’Agostino 坚信,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Coinbase Institutional 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认为,Coinbase Institutional 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是一个连接传统金融和加密货币世界的桥梁。通过 Coinbase Institutional,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加密货币市场,分享加密货币发展的红利。

突破十万美元:狂欢背后,比特币真正的价值何在?

数字游戏:价格背后的心理博弈

比特币重回 10 万美元,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无论是币圈老韭菜,还是刚刚入场的新手,都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然而,D’Agostino 却提醒我们,不要过分强调某个特定数字。10 万美元,9 万美元,甚至 11 万美元,都只是数字游戏。价格的背后,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是市场的博弈与投机。

数字,往往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整数关口,更容易引发市场的集体行动。当比特币突破 10 万美元时,人们会更加乐观,更加大胆,甚至更加疯狂。然而,当比特币跌破 10 万美元时,人们又会变得恐慌,变得犹豫,甚至变得绝望。这种心理波动,往往会放大市场的涨跌幅度,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另类资产:投资组合的“秘密武器”?

D’Agostino 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与传统资产(尤其是科技股)的相关性变化。如果比特币能保持低相关性,即便价格暂时停在某个点位,它对投资组合的优化作用依然显著。也就是说,比特币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作为一种另类资产,能够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在传统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往往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当经济下行时,这些资产往往会同时下跌,导致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下降。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另类资产,与传统资产的相关性较低,甚至为负。这意味着,当传统资产下跌时,比特币有可能上涨,从而对冲投资组合的风险。

然而,比特币的“另类”属性,也并非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特币也可能与传统资产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例如,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投资者可能会抛售所有资产,包括比特币,导致比特币价格下跌。因此,在配置比特币时,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避免过度依赖比特币的“另类”属性。

ETF狂潮:监管松绑,还是“温水煮青蛙”?

合规先行:机构入场的“通行证”

现货比特币 ETF 的获批,无疑是加密货币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机构投资者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合规地参与比特币市场。在过去,机构投资者想要投资比特币,需要通过复杂的渠道,面临诸多监管限制。而 ETF 的出现,让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 ETF 份额的方式,间接持有比特币,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

D’Agostino 也强调了合规的重要性。他认为,机构投资者需要制度化的市场,需要合规的平台。Coinbase 等交易所长期以来在合规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美国监管环境的逐步明朗,为机构投资者扫清了障碍。可以说,合规是机构入场的“通行证”。

小心陷阱:ETF并非万能药

然而,ETF 并非万能药。在 ETF 狂潮之下,我们也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看到其中潜在的风险。首先,ETF 的发行方需要持有大量的比特币,这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供需矛盾,导致比特币价格波动。其次,ETF 的管理费用可能会侵蚀投资者的收益。更重要的是,ETF 可能会让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受到影响。ETF 的发行方往往是中心化的机构,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比特币,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不当的影响。

此外,ETF 的获批,也并不意味着监管的彻底放松。监管机构仍然会对 ETF 的运作进行严格的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在参与 ETF 投资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文件,了解 ETF 的运作机制和风险。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把 ETF 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

DeFi的未来:乌托邦,还是镜花水月?

稳定币:DeFi的“命脉”?

DeFi(去中心化金融)被许多人视为金融的未来,一个无需中介、开放透明的金融体系。而稳定币,则被认为是 DeFi 生态的基石。D’Agostino 认为,DeFi 的快速扩张,离不开稳定币的支持。稳定币就像 DeFi 应用的“润滑剂”,使跨境支付、衍生品等各种应用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稳定币真的“稳定”吗?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稳定币,例如法币抵押型、加密资产抵押型、算法型等。每种类型的稳定币,都存在各自的风险。法币抵押型稳定币,面临着中心化风险和审计风险。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面临着抵押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算法型稳定币,则面临着算法失效的风险。

跨境支付:DeFi的“杀手锏”?

跨境支付,一直是传统金融领域的痛点。手续费高、到账时间长、流程繁琐等问题,困扰着无数用户。DeFi 的出现,为解决跨境支付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稳定币和 DeFi 应用,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例如,用户可以将法币兑换成稳定币,然后通过 DeFi 平台将稳定币转移到国外,收款人再将稳定币兑换成当地货币。整个过程无需银行等中介机构参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

然而,DeFi 跨境支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 DeFi 跨境支付的合规性。其次,DeFi 应用的安全性,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资金安全。更重要的是,DeFi 的用户体验,仍然有待提高。目前,DeFi 应用的操作相对复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门槛。

风险暗涌:DeFi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DeFi 领域,看似一片繁荣,实则暗藏着诸多风险。智能合约漏洞、黑客攻击、预言机攻击、闪电贷攻击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DeFi 的匿名性,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洗钱的温床。此外,DeFi 的监管真空,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活动。

可以说,DeFi 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创新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DeFi 的未来,究竟是乌托邦,还是镜花水月?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如何完善监管体系,如何保护用户的利益。只有在保障安全和合规的前提下,DeFi 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才能真正改变金融的未来。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