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的神话与现实:吉拉尔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加密货币的世界,向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创新故事,而是一部掺杂着神话、传说和历史类比的复杂剧本。我始终带着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这副有色眼镜,审视着这个光怪陆离的领域。也许你会觉得我过于偏执,但当下的加密市场,处处都折射着吉拉尔理论的光芒——欲望的模仿、冲突的升级,以及最终的“替罪羊”的出现。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周期性模式的幽灵

我知道,理性分析告诉我应该抛弃那种老掉牙的周期性思维。什么四年减半周期、技术创新周期,听起来都像是过时的理论。但吉拉尔理论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总是在我脑海中盘旋。我无法摆脱这种挥之不去的预感:加密货币市场,始终逃不开某种深层结构的循环。就像一个手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我总能在加密货币的涨跌起伏中,看到吉拉尔理论的影子。这或许是一种偏见,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一种洞察。

牛市的双幕剧:模仿危机与牺牲危机

在我看来,加密货币的牛市总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幕,是欲望被点燃的时刻,价格的疯狂上涨引发整个社区的“模仿性欲望”,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紧随其后的是一场惨烈的崩盘,将所有人拉入混乱与冲突的泥潭,上演一出“人人自危”的戏码。然后,第二幕上演,新的叙事和新的领头羊出现,再次点燃市场热情,但最终,一切都将走向“牺牲危机”——总要有人为这场盛宴付出代价。每个周期都死于自身原则的过度发展,都逃不过“替罪羊”的命运。这既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又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线性发展。每一次轮回,我们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却又重复着过去的错误。

第一幕:欲望的膨胀与模仿性危机的爆发

回想一下,ICO泡沫的破灭让以太坊陷入一片荒芜,而DeFi夏季的狂欢又让它得以重生。DeFi之夏曾让人们怀疑比特币是否还能成为金融资产,但Microstrategy和贝莱德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总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ICO泡沫的崩塌与以太坊的沉沦

2017年的牛市,是由ICO驱动的以太坊牛市。那时,以太坊被吹捧为“世界计算机”,但最终却变成了一台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机。无数ICO项目圈走以太坊后迅速套现,导致以太坊网络拥堵、Gas费飙升,整个生态自我崩塌。直到2020年DeFi的兴起,以太坊才得以复苏,但DeFi的过度杠杆化和投机行为,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2017年的“替罪羊”或许不够个体化,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是那些滥用以太坊网络、恶意圈钱的ICO项目方,他们透支了以太坊的未来。

DeFi之夏的狂欢与过度杠杆的覆灭

2017年,以太坊的ICO项目既是繁荣的源头,也是衰败的原因;2021年,DeFi之夏的英雄们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最好的替罪羊,往往是那些最初带来财富和狂欢的人。就像以太坊ICO带来的暴富神话,或者DeFi疯狂的借贷和代币发行,让无数参与者一夜暴富,但最终却成为泡沫破裂的罪魁祸首。他们利用了市场的贪婪和无知,最终也成为了市场的牺牲品。

泡沫的本质:模仿的副产品

![](/uploads/images/20250403/dTdJHSwy9adXrmamGkb5aAwjFeDMI3TF6Ju9VhZy.png)

在我看来,泡沫本质上就是“模仿”的副产品。当人们看到别人通过某种方式赚到钱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从而推高价格,形成泡沫。而当泡沫破裂时,那些曾经被模仿的对象,往往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加密货币市场尤其如此,因为它的门槛低、波动大,更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2017年和2021年的牛市,都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并且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在夏季出现了大幅的价格下跌。这些插曲,打断了最初的价格上涨势头,但随后又以更加疯狂的热情重新燃起。
## 模仿性冲突的升级:内斗与分裂

在牛市中短暂的衰退期,往往是模仿性冲突升级的时刻。由于“替罪羊”尚未出现,人们开始将矛头指向内部,互相指责、互相攻击,整个社区陷入混乱和分裂。

2017年:比特币扩容之争与以太坊内讧

2017年,ICO的繁荣和比特币的扩容困境,引发了夏季的一次价格暴跌:比特币从2700美元跌至2000美元以下,以太坊从400美元跌至150美元。这引发了集体恐慌,也加剧了社区内部的冲突。比特币社区在“隔离见证”(SegWit)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甚至分裂出“比特币现金”(BCH)。以太坊社区也并不平静,用户和开发者相互指责,以太坊基金会被指责是造成网络拥堵和欺诈行为的罪魁祸首。“以太坊经典”(ETC)趁机崛起,宣扬一种“纯粹”的愿景,价格在6月至8月期间飙升了10倍。矿工和用户之间的费用争议,也进一步分裂了社区。那段时间,整个加密货币世界充斥着争吵、指责和谩骂,仿佛末日降临。

2021年:马斯克的背叛与监管的铁拳

2021年,在5月的价格暴跌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的模式。比特币从64000美元跌至30000美元,以太坊从4000多美元跌至1700美元。这次暴跌的导火索是埃隆·马斯克对
比特币的批评,以及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打压。

L1/L2之争、矿业委员会的争议与稳定币的乱象

与2017年相比,2021年的冲突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以太坊的Gas费问题,引发了Layer1和Layer2阵营之间关于扩容的争论;比特币矿业委员会的成立,让纯粹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产生分歧;DeFi的流动性挖矿项目(如Iron Finance)的崩盘,让投机者们相互对立;而Tether的负面传闻,则加剧了稳定币之间的竞争。整个市场弥漫着不信任和焦虑,每个人都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指责的对象。

第二幕:欲望的转移与新的领头羊

从吉拉尔的理论视角来看,这些插曲是关键的转折点。第一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因为不可持续的过度繁荣而走向崩溃,引发了内部冲突。而第二幕,则会将人们的欲望重新导向新的资产,从而推迟最终的“牺牲危机”。

2017年:从以太坊到比特币的权力转移

2017年,第一幕由以太坊和ICO项目主导。在像Bancor和Tezos等代币销售项目的推动下,以太坊的价格从8美元飙升至400美元,而比特币的表现则相形见绌。但在夏季的插曲之后,市场风向突变。由于散户投资者的FOMO情绪,比特币价格一路飙升至20000美元,比特币现金(最高达到4000美元)和被称为“以太坊杀手”的EOS也加入了上涨的行列。第一幕属于以太坊和ICO,第二幕则属于比特币。这是一种权力的转移,也是市场焦点的转换。

2021年:从DeFi蓝筹到LUNA、Solana的狂飙突进

2021年,第一幕的主角是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像Aave和Uniswap这样的DeFi蓝筹项目,它们逐渐发展成为“机构级”的资产。但在夏季的插曲之后,市场的注意力迅速转移。LUNA以惊人的速度崛起,OlympusDAO的(3, 3)质押模式风靡一时,Solana的价格也达到了260美元的峰值。雪崩协议(AVAX)、波卡币(DOT)和Meme币(DOGE、SHIB)也纷纷跟风上涨。第一幕属于比特币、以太坊和DeFi蓝筹,第二幕则属于LUNA、OlympusDAO分叉项目、Solana以及更广泛的山寨币。 这是一种风险偏好的转移,也是资金从价值股流向成长股的体现。

一种周期,两种表述

每一个周期的第二幕,都像是对第一幕的修正和补充。它试图弥补第一幕的不足,但也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它既是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创新。它既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最终,所有的繁荣都将走向顶点,所有的创新都将面临挑战。而“替罪羊”,也将在某个时刻浮出水面。

原罪:机构入场的迷雾与散户最后的疯狂

与2017年的ICO和2021年的DeFi所代表的技术创新不同,本轮周期的根本推动力是机构的采用。这是由比特币现货ETF和MicroStrategy的资金推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转变。然而,所有的周期都有一个共同的金融工程主线:2017年的全球资本协作、2020年的链上收益以及2024年的机构准入。这是一种范式的转变,也是加密货币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本轮周期的根本动力:机构的背书与ETF的幻梦

机构的入场,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和合规性。比特币现货ETF的推出,降低了普通投资者参与加密货币市场的门槛,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的投资渠道。MicroStrategy等公司的巨额投资,更是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但与此同时,机构的入场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市场操纵、监管风险等等。

Meme币的诱惑:一场关于宏大叙事的背叛

尽管对Meme币的追逐可能会让观察者分心,但它仅仅是一种诱饵,就像上一个周期中的NFT一样。这是一个大周期中的小周期。但它在揭示人们对宏大抱负的拒绝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价格既成为手段,也成为目的。这似乎是散户在机构完全掌控局面、欺诈成为白领们的专属领域之前,试图摆脱困境的最后一搏。Meme币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不满,以及对快速致富的渴望。

特朗普的阴影:加密货币超级大国的迷思

机构已经入局。这不再是2017年企业以太坊联盟的一个空谈,而是2024年的现实,比特币现货ETF于1月11日推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他承诺让美国成为加密超级大国,这标志着加密货币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到2024年11月,加密市场一片狂热,华尔街入局,战略储备似乎即将成为现实,一项稳定币法案也暗示着一种新的美元化形式。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还是说,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由机构控制、由政治家操纵的加密货币世界?

第二幕之前,黑暗仍在蔓延

现在是2025年3月,我们正处于第一幕插曲阶段,比特币价格从高点下跌,整个山寨币市场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这个插曲阶段会失控的原因是人们真的认为一切都结束了。冲突愈演愈烈,社区陷入混乱,但替罪羊仍未出现。历史暗示我们,第二幕往往会引发价格的疯狂上上涨,重新引导人们的欲望,并推迟牺牲危机的到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价格一定会上涨。

模仿性混乱的持续:谁将成为替罪羊?

问题在于,当机构采用的过度发展最终难以为继时,我们会指责谁。是模糊的、集体的呼声 —— “机构扼杀了加密市场” —— 把矛头指向贝莱德的ETF帝国,或者那些将我们的反抗美元化的匿名西装革履之人?亦或者,它会具体化为更明确、更个人化的对象?

机构扼杀加密货币?贝莱德的帝国与匿名西装革履之人

机构的入场,真的为加密货币带来了繁荣吗?还是说,它们只是利用加密货币来巩固自己的金融霸权?贝莱德等机构的ETF产品,是否会扼杀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精神?那些隐藏在西装革履之下的匿名人士,又在暗中操纵着整个市场?这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它们却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货币未来的深刻思考。

下一个牺牲品:Saylor的杠杆崩盘还是特朗普的Meme币闹剧?

《币圈“替罪羊”预言:下一个祭品已在路上,或西装革履!》

MicroStrategy会不会崩盘,它400亿美元的比特币押注在一场壮观的杠杆崩塌中化为乌有,让Michael Saylor成为最终的投机之王 —— 曾经被誉为有远见卓识之人,如今却为我们的过错而成为牺牲品?也许,用Meme币炒作抛弃我们的顶级KOL特朗普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这还不是底部,至少现在还不是。模仿性的混乱仍在继续,第二幕即将到来。它是否会像过去那样先带来一场疯狂的上涨,然后再陷入更深的深渊,还有待观察。有一点是确定的:替罪羊即将出现,而且它可能身着西装。如果它没有穿着西装,它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指责。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