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阴晴不定:创业板领跌,是价值洼地还是死亡陷阱?
今天这股市,用“过山车”来形容都显得过于平淡。三大指数集体跳水,尤其是创业板,那跌幅简直让人怀疑人生,直接领跌。这到底是价值洼地浮现,抄底的好机会?还是说,末日钟声敲响,前方是万丈深渊?我个人倾向于后者,至少短期内,别抱太大希望。
缩量下跌:资金离场信号?
成交额萎缩,这是最刺眼的信号。沪深两市加起来成交量才1.15万亿,比上个交易日少了1643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场内资金玩不下去了,增量资金又迟迟不肯进场,大家都在用脚投票,跑路为上。都说量价齐升才是王道,现在这缩量下跌,简直就是“药丸”的节奏。
板块轮动加速:谁是真金,谁是过眼云烟?
更让人头疼的是,今天这市场热点,散乱得像一盘散沙。昨天还风光无限的板块,今天就成了昨日黄花。医疗美容、合成生物概念股倒是逆势走强了,但这种“逆势”往往意味着风险,说不定明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食品等消费股也跟着凑热闹,反弹了一下,但力度实在有限,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真正让人看不懂的,还是那个ST板块,简直就是“妖风”阵阵,鸡犬升天。这种乱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市场缺乏主线,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来回倒腾,纯粹是短线博弈,毫无价值可言。想要在这种行情里赚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合成生物概念股逆势狂飙:是科技革命,还是资本炒作?
在今天一片哀鸿遍野的A股市场里,合成生物概念股简直就是一抹亮色,逆势大涨,妖气冲天!金达威、川宁生物等等,一堆股票封死涨停,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说实话,我对此是高度警惕的。这到底是科技革命的先声,还是资本炒作的闹剧?
麦角硫因的诱惑:抗衰老神药,还是智商税?
事情的起因是科伦药业的麦角硫因胶囊广告,董事长亲自上阵代言,声称这玩意儿能抗氧化、保护细胞,简直就是长生不老药。且不说这广告词有多夸张,单说这麦角硫因,真有那么神奇吗?
当然,有些研究表明,麦角硫因确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但问题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体外实验或者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的数据还非常有限。换句话说,这玩意儿到底对人体有没有用,有没有副作用,还远未可知。
更何况,现在市面上各种“抗衰老”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有效的又有几个?很多都是打着科技的旗号,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所以,我对这麦角硫因胶囊,以及整个抗衰老概念,都持保留态度。
小市值狂欢:量化交易搅局,散户如何自保?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暴涨的合成生物概念股,大多是小市值公司。这些公司业绩平平,基本面乏善可陈,之所以能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金推动。尤其是现在量化交易盛行,一些量化基金利用算法,快速拉升股价,吸引散户跟风,然后高位套现,割韭菜。散户如果盲目追涨,很容易被套在高位,血本无归。
所以,对于合成生物概念股,我的建议是:谨慎参与,切勿追高。如果你实在想凑热闹,那就拿出少量资金,小赌怡情。但记住,一定要设置止损位,一旦股价下跌,立刻止损离场,千万不要恋战。
消费股的反弹:政策催化下的假象?
今天消费股也跟着反弹了,西王食品、交大昂立涨停,一致魔芋也涨了不少。开源证券还发布研报,说什么政策催化,对消费板块乐观。我对此只能呵呵一笑。政策当然重要,但消费的根本在于需求,在于老百姓兜里有没有钱!
白酒的底部:名优酒企的救命稻草?
开源证券说白酒已经触底,名优酒企可以关注。这话听着没错,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名优白酒?茅台、五粮液是好,但那是用来喝的吗?那是用来炒的!真正能拉动消费的,还得是大众消费品。
大众消费的三驾马车:渠道、餐饮、成本,谁能跑赢通胀?
研报里提到渠道改革、餐饮复苏、成本红利,听起来头头是道。渠道改革?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但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餐饮复苏?疫情影响还没完全消除,大家消费还是比较谨慎。成本红利?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哪来的红利?
说白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通货膨胀高企,老百姓实际收入下降,消费意愿自然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股的反弹,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消费股的结构性分化:全面修复遥遥无期?
开源证券也承认,消费股内部存在分化。的确,有些细分领域可能表现不错,比如高端消费、健康消费等等。但整体来看,消费股的全面修复,恐怕遥遥无期。与其盲目乐观,不如保持谨慎,精选个股,耐心等待。
个股抱团取暖:末日狂欢,还是价值回归?
现在这行情,与其说是牛市,不如说是“抱团市”。在缺乏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各路资金都扎堆在少数热门股里,希望能从中捞点油水。渝三峡A、成飞集成,这些股票连板不断,简直就是妖股附体。但这种抱团取暖,真的能持续下去吗?
连板股的风险:高处不胜寒?
连板股固然诱人,但风险也极高。一旦市场情绪逆转,或者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这些股票很容易崩盘。就像空中楼阁,看着漂亮,但地基不稳,随时可能倒塌。而且,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格,对于妖股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追涨连板股,无疑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会被烧得体无完肤。
高位股跳水:多米诺骨牌效应?
今天尾盘,国芳集团、襄阳轴承这些高位股突然跳水,就是一个警示信号。这说明,抱团资金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歧,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想要提前离场。一旦这种抛售蔓延开来,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整个抱团股的崩盘。到时候,谁跑得慢,谁就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抱团股,我的建议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要贪心,不要幻想,保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
后市研判:银行股的生死时速
今天的市场调整,创业板指跌破了5日线,KD指标也形成了死叉,技术面看起来相当糟糕。如果明天不能快速修复,那么后市继续调整的概率很大。但是,沪指相对坚挺,这主要是靠银行股在苦苦支撑。这就像一个病人,其他器官都衰竭了,只能靠心脏泵血维持生命,但心脏总有疲惫的时候。
创业板的颓势:技术指标的死亡交叉
创业板的下跌,一方面是前期涨幅过大,需要回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业绩支撑。很多创业板公司,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但真正能赚钱的,却寥寥无几。技术指标的死亡交叉,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
银行股的支撑:权重股的挣扎
银行股是A股市场的稳定器,也是最后的防线。但问题是,银行股的上涨,靠的是什么?是业绩增长吗?恐怕不是。更多的是靠资金拉抬,靠国家队护盘。这种上涨,缺乏内在动力,很难持久。一旦银行股也开始下跌,那么A股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股的表现至关重要,它将决定A股市场的命运。是继续苦苦支撑,还是彻底崩溃,让我们拭目以待。
政策风向: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与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表示,要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效果如何,恐怕要打个问号。
证监会的承诺:能否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一直都在强调要保护投资者利益,要增强市场信心。但问题是,说得多,做得少。出台的政策,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根本不接地气。投资者真正需要的,不是空洞的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保护,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分红潮:是慷慨解囊,还是饮鸩止渴?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近七成宣布分红,合计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这看起来是好事,但仔细分析,很多公司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等到实在撑不住了,才象征性地分一点。而且,有些公司分红的同时,还在大幅减持,这简直就是明抢!这种分红,与其说是回馈投资者,不如说是为了稳定股价,掩盖业绩下滑的真相。所以,对于分红潮,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擦亮眼睛,看清背后的猫腻。
工业母机:自主可控的迷思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这话说了很多年了,但我们的工业母机,真的实现自主可控了吗?恐怕还差得很远。
工信部的呼吁:避免内卷式竞争?
工信部呼吁要避免“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这话没错,但现实却是,大家都扎堆在低端产品上,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真正的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这种“内卷”,不仅浪费资源,也阻碍了产业升级。
自主创新的困境:卡脖子技术如何突破?
工业母机的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手中。我们要实现自主可控,就必须突破这些“卡脖子”技术。但这谈何容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长期的人才积累,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决心。但现在,有多少企业愿意沉下心来,搞研发?
产业生态的建设:大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
工信部还强调要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这当然是好事,但现实却是,大企业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扶持中小企业。产学研用合作,也常常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进展。要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更需要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