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迷因幣:一場預謀已久的收割?
在這個看似自由開放的加密貨幣世界裡,Solana 生態近年來以其高速交易和低廉手續費吸引了無數目光,但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場精心策劃的財富掠奪。你是否曾夢想靠著迷因幣(meme coin)一夜暴富,卻發現自己成了莊家眼中的韭菜?或者你根本不相信這種鬼話,覺得都是運氣不好?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對 Solana 的「幣圈百味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悟,甚至懷疑起這個世界。
摘要:光明與黑暗的 Solana 幣圈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剛踏入幣圈的新手,聽說 Solana 上的迷因幣是快速致富的捷徑。你興奮地買入一個新發行的代幣,期待著它像 TSLA 的股票一樣一飛沖天,或者至少能讓你去看一場 林俊傑演唱會。然而,事與願違,代幣價格在你買入後瞬間崩盤,你血本無歸,只能感嘆自己運氣不好。真的是運氣問題嗎?
根據一份最新的區塊鏈研究報告,Solana 上存在一種高度協同的迷因幣「刷農」(farming)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莊家與狙擊手聯手收割散戶的遊戲。這個模式的核心是:代幣部署者(也就是莊家)會預先將 SOL 轉入特定的「狙擊錢包」,讓這些錢包能夠在代幣上線的第一個區塊就搶先買入。這種行為,就像在 威力彩 開獎前就知道了號碼一樣,簡直是作弊!
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個案,而是系統性的詐欺行為。僅在過去一個月內,就有超過 15,000 個代幣發行存在這種「同區塊狙擊」的情況,涉及 4,600 多個狙擊錢包和 10,400 多個部署者。這些狙擊錢包的成功率高達 87%,並且有著乾淨俐落的退出方式和結構化的操作模式。這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 軍人,執行著精準的收割任務,甚至比 軍人優先登機 還更有效率!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狙擊活動在美國工作時間內最為集中,這暗示著背後可能存在著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隊,而非單純的個人行為。他們甚至會使用多個錢包來模擬真實需求,混淆視聽,就像 陳坤 在電影裡飾演的角色一樣,身份撲朔迷離。為了逃避追蹤,這些莊家還會不斷升級混淆手段,例如使用多跳資金鏈和多簽名狙擊交易。這種種跡象都表明,Solana 幣圈的水,比 遠雄海洋公園 的水還要深!
這份報告提出了一套啟發式方法,旨在幫助協議團隊和前端實時識別、標記並應對此類活動,包括追蹤早期持倉集中度、給部署者關聯錢包打標籤,並在高風險發行中向用戶發出前端警告。但問題是,在這個充滿利益糾葛的市場裡,有多少人願意真正採取行動呢?畢竟,就像 愛潑斯坦 案一樣,真相往往被掩蓋在重重迷霧之中。
雖然這份研究只揭露了冰山一角,但其規模、結構和盈利性都表明,Solana 代幣發行正受到協同網絡的積極操控,而現有的防禦措施遠遠不足。在這個看似光鮮亮麗的幣圈,散戶們就像待宰的羔羊,隨時可能被 無赦之仇 的鐮刀收割。
狙擊手與莊家:Solana 生態的共生關係?
在 Solana 這片看似自由的土地上,狙擊手和莊家之間,並非永遠是對立關係,反而更像是一種共生關係。一方提供「內幕消息」和資金支持,另一方則負責精準收割,共同分享散戶的血汗錢。這種關係,就像 盟立 與其客戶,表面上是合作夥伴,實際上卻可能暗藏玄機。而你,就是這場遊戲中的獵物。
方法論:解構同區塊狙擊的秘密
要揭開這場騙局的真相,首先要了解他們的作案手法。這份報告的研究團隊,就像 料鐵哥 一樣,對 Solana 鏈上的數據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試圖從海量的交易記錄中,找到蛛絲馬跡。
他們的第一步,是篩選出那些在代幣部署後同一個區塊就被狙擊的錢包。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在 Solana 上,沒有公開的「記憶池」(mempool),要在代幣出現在公開交易所之前就得知其地址,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交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擁有特權,或者與莊家串通。所以,「同區塊狙擊」就成了一個識別潛在作弊行為的關鍵指標,就像 會考成績 一樣,可以快速判斷一個學生的能力水平。
這張圖清楚地展示了同區塊狙擊的流程:莊家(部署者)事先與狙擊手溝通,提供代幣地址,狙擊手則在代幣上線的同時,利用預先準備好的資金快速買入,搶在其他人之前。這種速度,甚至比 特斯拉 的自動駕駛還要快!
抽絲剝繭:從資金流向看幕後黑手
僅僅識別出「同區塊狙擊」還不夠,要真正揪出幕後黑手,還需要進一步追蹤資金的流向。研究團隊就像 警察節 的刑警一樣,對每一個可疑的交易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試圖找到部署者與狙擊者之間的關聯。
他們鎖定了那些在代幣上線前,直接從部署者那裡收到 SOL,或者直接向部署者發送 SOL 的錢包。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錢包,才被納入最終的數據集。這種方法,就像 蕭雅全 導演的電影一樣,注重細節,力求還原真相。
透過分析這些錢包的交易活動,研究團隊可以計算出它們買入代幣花費的 SOL 總額,以及在交易所賣出代幣所得的 SOL 總額,從而計算出每次狙擊的淨利潤。這樣,就可以精確地歸因每次狙擊從部署者處抽取的利潤。這種精確度,甚至比 工程師節 的工程師還要精確!
此外,研究團隊還從多個維度分析了此類活動的規模,包括獨立部署者與狙擊錢包的數量、確認的協同同區塊狙擊次數、狙擊利潤分佈等等。他們還按 UTC 小時對狙擊活動進行分組,試圖找出這些活動的時間模式,就像 王淑麗 播報氣象一樣,準確地預測下一次「收割」的時間。
最後,研究團隊還研究了部署者關聯錢包在賣出被狙擊代幣時的行為,包括持倉時長、賣出交易數量等等。透過分析這些數據,他們試圖判斷這些錢包是選擇快速清倉,還是漸進式拋售,以及退出速度與盈利性之間的關聯。這種分析,就像 蕭家淇 分析房地產市場一樣,試圖找到最佳的投資策略。
總之,研究團隊運用了各種方法,試圖解構同區塊狙擊的秘密,揭露 Solana 生態中莊家與狙擊手之間的共生關係,為散戶們敲響警鐘。在這個充滿陷阱的幣圈,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案例分析:教科書般的詐騙手法
陰謀詭計往往隱藏在看似簡單的操作之中。Solana 幣圈的這些「土匪」們深諳此道,他們將複雜的詐騙行為拆解成易於執行、難以追蹤的步驟,最終目標只有一個:榨乾你的錢包。就像 捍衛任務 裡的殺手,他們有著精密的計畫和高效的執行力,而你,就是他們鎖定的目標。
直接資助:簡單粗暴的財富掠奪
最簡單,但也最直接有效的詐騙手法,莫過於直接資助。想像一下,你是一位 成功國中 的學生,考試前夕,老師直接給你答案,你還需要努力讀書嗎?同樣的道理,莊家直接給狙擊手送錢,讓他們可以第一時間搶購代幣,這簡直是作弊到家了!
報告中提到一個案例:部署者錢包 8qUXz3xyx7dtctmjQnXZDWKsWPWSfFnnfwhVtK2jsELE 向 3 個不同的錢包共計發送 1.2 SOL,然後部署了一個名為 SOL > BNB 的代幣。這 3 個收到資助的錢包在代幣創建的同一個區塊內就完成了搶購,搶在廣大散戶還沒發現之前。隨後,它們快速賣出獲利,完成了一次協調一致的閃電退出。這就像一場 雷霆 對 溜馬 的比賽,雷霆隊事先知道了溜馬隊的戰術,輕鬆獲勝。
這種手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在數千次發行中大規模上演。這就像 Taco 一樣,簡單的食材,卻能做出美味的料理。只不過,這道「料理」的食材是你的錢,而美味的卻是莊家的口袋。
多跳資助:障眼法下的精密布局
如果說直接資助是小兒科,那麼多跳資助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魔術表演。莊家不再直接向狙擊手送錢,而是透過多個中間錢包進行轉帳,讓資金流向變得模糊不清,難以追蹤。這就像 徐玄振 在電視劇裡飾演的角色,表面上是一個普通人,實際上卻隱藏著驚人的秘密。
報告中提到,錢包 GQZLghNrW9NjmJf8gy8iQ4xTJFW4ugqNpH3rJTdqY5kA 與多次代幣狙擊有關。但這個錢包並沒有直接為狙擊錢包注資,而是將 SOL 透過 5-7 層中轉錢包,才到達最終的狙擊錢包。這種做法就像 周子瑜 在舞台上的表演,看似簡單的舞蹈,卻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和精心的設計。
研究團隊發現,他們現有的方法只能檢測到部署者的一些初步轉帳,卻無法抓全向最終狙擊錢包的整條鏈。這些中繼錢包通常「一次性使用」,僅用於傳遞 SOL,使其難以通過簡單的查詢進行關聯。這就像 永康瓦斯外洩 事件,雖然找到了洩漏點,但要追蹤到源頭卻非常困難。
研究團隊坦承,這種缺口並非設計缺陷,而是出於計算資源的權衡。在大規模數據中追蹤多跳資金路徑雖然可行,但開銷巨大。因此,他們當前的實現優先選擇高置信度、直連鏈路,以保持清晰與可復現性。這就像 緯創 在生產 iPhone 時,為了追求效率,會選擇最可靠的供應商。
研究團隊借助 Arkham 的可視化工具,展示了這條更長的資金鏈,圖形化呈現了資金如何從初始錢包經過多個中轉錢包,最終流向部署者錢包。這突顯了資金來源混淆的複雜程度,也為未來完善檢測方法指明了方向。這就像 馬斯克 投資 CRCL,看似簡單的投資,背後卻有著長遠的戰略考量。
為何聚焦直接資助?清晰的威脅,明確的目標
為什麼研究團隊要聚焦於「直接資助且同區塊狙擊的錢包」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貢獻了可觀的利潤,混淆手段最少,代表著最具操作性的惡意子集。研究它們,能為偵測並緩解更高級的抽取策略提供最清晰的啟發式框架。
這就像 科科·高夫 在比賽中,會優先研究對手的弱點,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戰術。只有鎖定最明顯的威脅,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在這個充滿詐騙的 Solana 幣圈,保持警惕,才能生存下去。
數據說話:Solana 幣圈的真相
別再相信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話了!數據不會說謊,它赤裸裸地揭示了 Solana 幣圈的黑暗真相:這是一個由莊家和狙擊手聯手操控的賭場,而散戶,永遠是輸家。就像 Indonesia vs Cina 的足球賽,勝負早已內定,你只是觀眾席上的一個小丑。
同區塊狙擊:普遍且系統化的作弊行為
報告指出,在過去一個月,超過 15,000 個代幣在上線區塊就被直接獲資錢包狙擊。這意味著,你參與的每一個新幣發行,都可能已經被莊家盯上,你的錢,就像 林千又 的愛情一樣,隨時可能被奪走。
這涉及了 4,600 多個狙擊錢包和 10,400 多名部署者。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弊網絡。這就像 Riize 演唱會 的舞台,看似光鮮亮麗,背後卻有著無數人的努力和算計。
更可怕的是,這種行為佔據了 pump.fun 發行量的約 1.75%。雖然比例不高,但考慮到 pump.fun 的發行量巨大,這意味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散戶被收割。這就像 嘉義火災 一樣,看似小小的火苗,卻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這張圖清楚地顯示了同區塊狙擊在 pump.fun 發行中的比例。看到這個數字,你還敢隨便參與新幣發行嗎?
大規模盈利:狙擊手的狂歡
這些直接獲資狙擊錢包已經實現了超過 15,000 SOL 的淨利潤。這意味著,有大量的資金從散戶的口袋流入了莊家的腰包。這就像 軍人加薪 一樣,雖然金額不多,但積少成多,也能改善生活。
更令人髮指的是,狙擊成功率高達 87%,失敗交易極少。這說明他們擁有精準的判斷力和高效的執行力,幾乎沒有失手的可能。這就像 Haliburton 在球場上的表現,穩定可靠,總是能幫助球隊獲勝。
單個錢包的典型收益在 1-100 SOL 之間,少數甚至超過 500 SOL。這足以讓他們過上奢華的生活,而你,卻只能默默地承受損失。這就像 李周妍 的時尚穿搭,看似簡單,卻需要大量的金錢和品味。
這張圖展示了狙擊收益的分佈情況。可以看到,大部分狙擊錢包都能獲得可觀的利潤,而少數幸運兒更是賺得盆滿缽滿。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讓人感到憤怒和無奈。
刷農網絡:重複部署與狙擊的罪惡之源
許多部署者使用新錢包批量創建數十到數百個代幣。他們就像 李琴峰 一樣,不斷地創作新的作品,但質量卻參差不齊。這些代幣的目的只有一個:吸引散戶入場,然後收割。
某些狙擊錢包甚至在一天內執行數百次狙擊。他們就像 車模界林志玲,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場合,吸引人們的目光。而他們的目標,就是讓你上鉤。
研究還觀察到「中心-輻射」結構:一個錢包為多個狙擊錢包注資,所有狙擊同一代幣。這就像 世界盃資格賽 的球隊,有一個核心球員,帶領著其他隊員一起進攻。而這個核心錢包,就是整個作弊網絡的中心。
這張圖展示了「中心-輻射」結構的刷農網絡。可以看到,一個中心錢包控制著多個狙擊錢包,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弊集團。
人為操控:狙擊活動的時間密碼
狙擊活動的高峰期在 UTC 14:00-23:00,而 UTC 00:00-08:00 幾乎停擺。這說明這些活動並非 24 小時全自動運行,而是受到人為操控。這就像 迪士尼打架 事件,看似隨機,背後卻可能有人在煽風點火。
這種時間模式與美國工作時間契合,說明這些狙擊活動可能是由美國團隊控制的。他們就像 roku 的工程師,在工作時間內努力工作,只是他們工作的目標不是為了改進產品,而是為了榨取你的錢財。
這張圖展示了狙擊活動的時間分佈。可以看到,在美國工作時間內,狙擊活動明顯更加頻繁。
混淆所有權:一次性錢包與多簽交易的陰謀
為了掩蓋自己的身份,這些莊家會使用一次性錢包和多簽交易。他們會為數個錢包同時注資,並在同一個交易裡簽名狙擊。這些燒錢包此後不再簽任何交易。這就像 文汶 在戲劇裡飾演的角色,總是變化莫測,讓人難以捉摸。
部署者還會把初始買入拆分到 2-4 個錢包,偽裝成真實需求。他們就像 西班牙 對 法國 的足球賽,不斷地變換戰術,讓你防不勝防。
這張圖展示了部署者如何使用多個錢包來混淆所有權。這種複雜的操作,讓追蹤資金流向變得更加困難。
總而言之,數據證明,Solana 幣圈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它充滿了欺騙和算計,散戶就像羔羊一樣,隨時可能被收割。在這個黑暗的森林裡,只有保持警惕,才能保護自己。
狙擊手的退場:快速收割,全身而退?
在這個充滿掠奪的 Solana 幣圈,狙擊手的目標並非長期投資,而是快速收割、全身而退。他們就像 TSLA stock 的短線交易者,追求的是快速獲利,而非長期的價值增長。他們的策略簡單粗暴,卻極其有效,而你,往往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退出速度:閃電戰般的收割
研究數據顯示,55% 的狙擊在 1 分鐘內就全部賣完,85% 在 5 分鐘內清倉,甚至有 11% 在 15 秒內就完成了收割。這種速度,簡直比 泰里斯·哈利伯頓 的快攻還要迅猛!
這說明,這些狙擊手根本不在乎代幣的長期價值,他們只想利用先機,快速套現離場。他們的行為,就像 澳洲 對 日本 (australia vs jepang) 的足球賽,一方進球後立刻採取防守策略,保住勝果。
賣出筆數:乾淨俐落,不留痕跡
超過 90% 的狙擊錢包只用 1-2 筆賣單退出,極少採用漸進式拋售。這說明他們毫不留戀,只想儘快擺脫這個燙手山芋。他們的行為,就像 林俊傑 演唱會結束後,歌迷們迅速離場,不留下一絲痕跡。
這種乾淨俐落的退出方式,也增加了追蹤難度。他們就像 愛潑斯坦 的同夥,在犯罪後迅速銷毀證據,企圖逃脫法律的制裁。
盈利趨勢:短線操作才是王道?
數據顯示,最賺錢的是小於 1 分鐘退出的錢包,其次是小於 5 分鐘退出的錢包。更長持有或多次賣出雖然平均單次利潤略高,但數量極少,對總利潤貢獻有限。這說明在這個市場上,短線操作才是王道。
這就像 百味人生,短暫的快樂,往往比長久的幸福更容易獲得。在這個充滿投機的 Solana 幣圈,快速獲利才是生存之道。
這張圖清楚地展示了不同退出策略的盈利情況。可以看到,快速退出才是最賺錢的策略。
可操作洞見:如何防範 Solana 幣圈的割韭菜陷阱?
面對如此險惡的市場環境,散戶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研究團隊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議:
- 關注早期持倉集中度: 如果發現某個代幣的早期持倉過於集中,就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詐騙信號。
- 給部署者關聯錢包打標籤: 如果發現某個錢包與多個代幣的部署者有關聯,就要謹慎對待,這可能是一個作弊團伙。
- 在高風險發行中向用戶發出前端警告: 交易所和錢包應該在高風險的代幣發行中向用戶發出警告,提醒他們注意潛在的風險。
這些建議,就像 外交部 的旅行警告一樣,提醒你注意安全,避免陷入危險。
但更重要的是,散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一夜暴富的神話所迷惑。在這個充滿陷阱的 Solana 幣圈,只有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成為下一個被收割的韭菜。
Solana 的黑暗森林:誰在操控遊戲?
Solana 幣圈,表面上是一個充滿創新和機會的樂土,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片黑暗森林,隱藏著無數的掠食者。在這個森林裡,散戶就像迷途的羔羊,隨時可能被吞噬。而那些莊家和狙擊手,就像潛伏在暗處的狼,等待著獵物的出現。你以為你在玩遊戲,其實你只是遊戲裡的 NPC,任人宰割。
結論:生態的自救與反思
這份報告揭露了一種持續、結構化且高利潤的 Solana 代幣發行抽取策略:部署者資助的同區塊狙擊。通過追蹤部署者向狙擊錢包的直接 SOL 轉帳,研究團隊鎖定了一批內部人風格的行為,他們利用 Solana 的高吞吐架構進行協同抽取。這種行為,就像 無赦之仇 一樣,是對散戶的無情掠奪。
雖然這份研究只捕獲了同區塊狙擊的一部分,但其規模與模式表明:這不是零散投機,而是擁有特權位置、可重複系統和明確意圖的運營者。他們的策略,不僅扭曲了早期市場信號,讓代幣看似更具吸引力或競爭力,還危及了散戶,使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退出流動性。更糟糕的是,這種行為削弱了開放式代幣發行的信任,尤其是在追求速度與易用性的 pump.fun 等平台上。這就像 科科·高夫 在比賽中作弊,不僅破壞了比賽的公平性,也損害了她自己的聲譽。
要緩解此問題,需要的遠不只是被動防禦,還包括更佳的啟發式、前端預警、協議級護欄,以及持續映射與監控協同行為的努力。檢測工具已經存在,問題在於生態是否願意真正加以應用。在這個充滿利益糾葛的市場裡,要讓既得利益者放棄手中的權力,談何容易?這就像讓 馬斯克 放棄 TSLA 的控制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份報告邁出了第一步:提供了一個可靠、可復現的過濾器,用以鎖定最明顯的協同行為。但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於偵測高度混淆、不斷演化的策略,並打造一個鏈上文化,獎勵透明而非抽取。這需要整個生態的共同努力,需要協議團隊、交易所、錢包、以及散戶的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 Solana 幣圈擺脫黑暗森林的宿命,真正成為一個公平、開放、透明的生態系統。
但說到底,在這個充滿欺騙和貪婪的世界裡,我們真的能期待一個美好的結局嗎?或許,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就像 百味人生 一樣,充滿了酸甜苦辣,卻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警惕,保護自己,在這個黑暗的森林裡,努力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