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環能IPO疑雲:低學歷、政府補貼爭議,北交所上市路漫漫

近日,北交所官網顯示,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岷山環能”)IPO提交註冊,消息一出,立刻在財經圈引發了一陣小小的騷動。要知道,在當下這個經濟形勢下,企業想成功上市,簡直比端午節搶高鐵票還難。更何況,這家企業還面臨著不少爭議。

據悉,岷山環能2023年12月北交所上市獲受理,2024年4月10日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又馬不停蹄於4月29日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這速度,簡直是打了雞血,讓人不禁想問:是馬斯克給他們加了速嗎?

儘管已提交註冊,但距離拿到“通行證”,岷山環能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將近400頁的招股書,就像一本厚厚的“八卦雜誌”,折射出公司公開信息不對等、公司成長性不強、稅收優惠佔比大等風險。說白了,就是這家公司可能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背後隱藏著不少“雷點”。對於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警鐘:陷入我們的熱戀之前,還是要擦亮眼睛,仔細辨別。

被貼上“低學歷”企業標籤,這事兒聽起來就挺刺耳的,尤其是在北交所這種強調創新和技術的地方。岷山環能是一家集原生資源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高新材料製造於一體的企業,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實際上,仔細研究一下它的主營業務,你會發現,這家公司說白了就是個冶煉廠,主要靠回收廢舊鉛酸蓄電池來煉鉛。這讓人不禁想起那些年我們追過的uniqlo 感謝祭,看似撿了便宜,實際上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在外界看來,岷山環能能在北交所成功過會,簡直是祖墳冒青煙了。畢竟,人家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比連1%都不到,2024年的研發費用僅有2306.64萬元。這點錢,夠幹啥?夠孫生買幾件潮牌?這種企業,也能叫創新企業?

“低學歷”標籤:管理層能力遭質疑

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岷山環能實控人何秋安的學歷,確實讓人捏一把汗。招股書信息顯示,何秋安,男,大專學歷,冶金工程師。這學歷,在遍地碩士博士的今天,實在是拿不出手。更讓人無語的是,他的兒子何占源,作為公司的二把手,擔任岷山環能副總董事長,居然是高中學歷、研究生在讀。妻子王愛雲更是初中學歷,卻擔任公司辦公室主任,把控著公司日常運營的關鍵樞紐。這一家子的學歷,簡直可以組成一個“學歷洼地”。

武康大學“鍍金”疑雲:上市前的包裝?

更讓人覺得微妙的是,在岷山環能2022年7月披露的新三板公轉書中,何占源還只是高中學歷。但在一年半後的2023年12月,何占源搖身一變,成了西班牙武康大學在讀研究生。這個時間點,剛好卡在岷山環能備戰IPO的節點上,其動機難免讓人懷疑:這到底是為了真正求學,還是在上市的關鍵時刻,為自己和公司“鍍金”?要知道,現在交大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可不好考啊!

而且,根據公開資料,西班牙武康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主要院系為健康科學、社會科學、體育科學等。在國際權威的QS排名前1000榜單中,根本找不到武康大學的影子。這種學校,跟那些通過嚴格考試選拔人才的高校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更何況,根據康武大學MBA的入學要求,申請MBA至少需要具備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但何占源僅僅是個高中生。這難道是傳說中的“野雞大學”?

實控人一家三口偏低學歷的“定調”,也直接影響了外界對岷山環能的觀感。公司專科及以下學歷的員工佔比高達93.26%。包括兩名副總經理孫付有、李全清和董事會秘書劉蔥在內的多名董監高成員,也都是大專學歷。這也難怪外界會質疑岷山環能管理層是否有經營公司的能力,研發部門是否有創新研發以應對行業變化的能力。畢竟,要搞創新,還是得靠知識和技術啊!

管理人員的學歷水平,或許並不足以證明公司的發展潛力與成長性。畢竟,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的實力,還得看真本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岷山環能的成長性到底如何吧。

公開資料顯示,岷山環能成立於1999年,也算是個“老字號”企業了。它的招股書中,將豫光金鉛、鋅業股份、株冶集團、白銀有色、飛南資源列為同行業可對比公司。這些公司,個個都是行業內的“大佬”,就像ASEAN All-Stars vs Man Utd,實力差距一目了然。其中,豫光金鉛成立於2000年,鋅業股份成立於1992年,株冶集團成立於1993年,白銀有色成立於2007年,飛南資源成立於2008年。

如此來看,豫光金鉛、白銀有色、飛南資源的成立時間,都晚於岷山環能。但時間長,就代表實力強嗎?

與同行對比:小身板難敵巨頭

從總資產的角度來看,目前,岷山環能的總資產為14.53億元,而豫光金鉛的總資產為148.05億元,白銀有色的總資產更是高達479.70億元,飛南資源的總資產也有106.06億元。這數據一擺出來,高下立判。岷山環能發展這麼多年,總資產甚至不到個別“後輩”的零頭。這就像是切爾西Betis vs Chelsea,雖然都是球隊,但實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營收增長乏力:市場份額堪憂

再從營收增長方面來看,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岷山環能的營收分別為26億元、29.40億元、29億元,略顯波動。而且,與同行上百億的營收規模相比,岷山環能的營收簡直有些不值一提。這也直接反映出岷山環能在市場上的份額極低。就像你買鴻海股東會紀念品,看似拿到了一點好處,但實際上對鴻海的營收貢獻微乎其微。說白了,岷山環能的市場競爭力,還有待提高啊!

與上述指標相比,至少在同一報告期內,岷山環能的淨利潤還算是在穩步上漲的。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4612萬元、6125萬元、7299萬元。不過,仔細一看,這淨利潤當中,增值稅退稅、遞延收益攤銷及其他政府補助金額的比例可是相當高。這就像是MSCI調整,看似有漲有跌,但實際上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需要仔細分析。

據岷山環能簽署於2024年4月11日的《關於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覆》,北交所對於岷山環能的各期稅收優惠佔利潤總額的比例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問詢。這也說明,監管部門對於這方面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視的。

稅收優惠與政府補助:利潤的“水分”有多大?

對此,岷山環能稱其稅收優惠佔利潤總額的比例整體有所上升,並對其稅收優惠項目金額進行了說明。2021年至2023年,岷山環能稅收優惠合計分別為3085.4萬元、2662.58萬元、3761.7萬元。2021年至2023年,岷山環能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417.5萬元、883.03萬元、774.49萬元。

根據機構中心測算,2021年至2023年,岷山環能稅收優惠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合計分別為4502.9萬元、3545.61萬元、4536.19萬元,佔其當期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63.63%、76.85%、74.06%。這個比例,可不是一般的高啊!簡直就像是啦啦隊小三,看似光鮮亮麗,但實際上背後隱藏著不少問題。

2024年,這個數據並沒有下降。其中,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退稅金額為1537.33萬元;所得稅優惠金額為2034.82萬元;政府補助為960.18萬元。2024年,岷山環能稅收優惠及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合計為4532.33萬元,佔其當期淨利潤的比例為62.10%。也就是說,岷山環能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政府的“輸血”來維持的。

對政策依賴的質疑:未來增長的可持續性?

據悉,交易所曾問岷山環能,淨利潤獲取是否對當前政策存在重大依賴?岷山環能回復“沒有”。但通過數據看來,岷山環能的否認,略顯無力了。這就像是川普關稅,看似保護了本國企業,但實際上卻扭曲了市場規律,長期來看,反而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如果未來政府的政策發生變化,岷山環能的盈利能力,是否會受到重大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