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敬清空社交媒体: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

社交媒体的“一键清空”:告别还是新剧本?

昌敬,这位横跨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和“半路出家”的硬派越野车(极石汽车)领域的创业者,突然之间把抖音、微博的内容删了个一干二净,这事儿透着一股子蹊跷。粉丝几百万的大号,说没就没,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不清楚原因”,这话说给三岁小孩听,恐怕都难以信服。

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什么心血来潮,更不可能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商场如战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创始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公司、投资者,甚至整个行业的情绪。这种级别的“清空”,要么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一次重大调整,要么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

前者,意味着极石汽车或者石头科技,亦或者昌敬本人,可能面临着某些不可告人的困境。也许是经营数据惨淡,也许是内部矛盾激化,也许是遭遇了不可抗力的外部风险。而“清空”动作,是为了抹去过去的痕迹,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出发。

后者,则更像是一场“苦肉计”。通过制造话题、引发关注,来达到某种商业目的。要知道,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哪怕是负面新闻,只要能引起足够多的讨论,也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也许,昌敬团队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而我们这些看客,只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罢了。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至于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但无论如何,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只会让投资者更加疑虑,让公众更加反感。

“劝投资者耐心”风波:谁在掩盖真相?

高位套现疑云:昌敬的财富密码?

2024年,昌敬一句“希望投资者耐心一点”,引发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无非是时间节点太过敏感——一面是创始人频繁在社交媒体上晒着沙漠越野的潇洒生活,一面却是公司股价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更扎眼的是,“昌敬套现近9亿”的消息甚嚣尘上,直接把“耐心”二字架在了火上烤。

减持本身无可厚非,毕竟谁都有支配自己财富的权利。但问题在于,一边大笔套现,一边又让投资者“耐心”,这吃相未免太过难看。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昌敬自己口袋满满,却让小散们勒紧裤腰带,共克时艰,这公平吗?

更何况,石头科技的产品,说实话,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扫地机器人这玩意儿,技术门槛并不高,市场上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石头科技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小米的光环和早期的市场红利。一旦这些优势消失,石头科技还能剩下什么?

董秘办的回应:苍白无力的辩解?

面对舆论的质疑,石头科技董秘办的回应,简直就是一场拙劣的公关表演。“不存在高位减持”、“询价转让定价低于当时股价”、“投资者解读出现误解”,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粉饰和辩解的味道。

什么叫“不存在高位减持”?难道非要跌到谷底才算高位吗?询价转让定价低于当时股价,难道就能掩盖减持的事实吗?投资者解读出现误解,难道是投资者太傻,看不懂你们的“良苦用心”吗?

在我看来,这些解释根本就是避重就轻,试图转移视线。他们不敢正面回应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决定石头科技命运的关键。而董秘办的这些空洞的说辞,只会让投资者更加失望,更加怀疑。

资本市场的“大逃亡”:石头科技还能走多远?

小米系的撤退:不看好还是另有图谋?

石头科技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减持名单,简直就是一份“死亡名单”。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天津石头时代、天津金米投资、毛国华,这些名字背后都代表着对石头科技的信心流失。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小米系”顺为资本的退出。

顺为资本是石头科技的早期投资者,一路扶持其成长壮大。如今,顺为资本选择撤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米已经不再看好石头科技的未来。

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商业考量。也许小米正在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也许小米正在布局新的智能硬件生态。但无论如何,顺为资本的退出,都给石头科技敲响了警钟。失去了小米这棵大树的庇护,石头科技还能否独立生存,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投资者信心崩盘:谁来为散户买单?

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逐利。当资本开始撤退,留下的往往是散户的哀嚎。石头科技的股价波动,已经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而昌敬的“清空社交媒体”,无疑是给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又狠狠地补了一刀。

现在,投资者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割肉离场,及时止损?还是继续坚守,等待反弹?但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我始终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对投资者负责。不仅仅是提供财务报表,更要坦诚地沟通,及时披露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只顾着圈钱,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公司,注定走不长远。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