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境ETF市场经历了从疯狂炒作到急速回落的剧烈波动。1月13日,多只跨境ETF遭遇重挫,南方沙特ETF、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等跌停,国泰标普500ETF、嘉实德国ETF跌幅均超过5%,当日更有27只跨境ETF跌幅超过2%。这标志着此前持续火热的跨境ETF市场热潮已明显退去,资金开始加速撤离。

此次暴跌并非偶然,而是前期过度炒作累积风险的结果。开年以来,部分跨境ETF价格严重偏离其净值,溢价率一度高达10%以上。这种异常的市场表现吸引了大量短线资金的参与,加剧了市场波动。然而,随着全球股市震荡加剧,以及监管部门加强风险提示,资金开始谨慎观望,甚至恐慌性抛售,导致溢价迅速回落,价格大幅下跌。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类型的跨境ETF表现差异显著。一些与全球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宽基ETF,例如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表现相对疲软;而一些与特定行业(例如油气)相关的ETF则受到资金的相对青睐,展现出资金避险情绪。

面对市场风险,基金公司也积极采取措施。1月13日,多达24只跨境ETF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此外,此前停牌的4只跨境ETF复牌后也出现大幅调整,显示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

此次跨境ETF市场的剧烈波动,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市场风险,避免盲目追高,关注标的资产的基本面,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同时,监管部门加强风险提示和监管措施也至关重要,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未来,跨境ETF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外市场监管政策等。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此次事件也值得业内人士深入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避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