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的热情明显下降。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Wind数据的统计,2024年已披露购买理财动作的上市公司共有1146家,合计认购约9156.2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527.47亿元,降幅达5.45%,创下近五年新低。

这种下降趋势与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变化密切相关。2024年,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压力增大、再融资难度提升的困境,导致可用于理财的闲置资金减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1日,已有538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84%和0.61%。剔除金融企业和“两桶油”后,A股已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5%。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的偏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国有大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低至1.1%,存款类产品的吸引力下降。2024年,上市公司认购存款类产品的规模为7256.6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约627亿元,同比下降7.95%,占比也从2023年的81.4%下降到79.3%。定期存款的认购有所增加,但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和活期存款的认购规模则显著下降。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和监管对银行“高息揽储”和“手工补息”行为的干预,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为追求更高的收益和更好的流动性,上市公司转向了其他低风险产品。银行理财和国债逆回购成为新的配置热点。2024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达877.93亿元,同比增长19.6%,占比提升至9.59%。国债逆回购的认购规模也达136.9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且2024年债市持续走牛,带动固收产品收益率提升,这使其对上市公司更具吸引力。国债逆回购则以其低风险、收益稳定、期限灵活等优势,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

此外,券商理财也依然是上市公司配置的重要选择,2024年配置规模约为582亿元,占比约6.4%。这类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兼顾收益率和流动性。

然而,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基金和信托,则受到冷落。2024年,上市公司认购专户基金产品规模仅为18.78亿元,同比下降约20.8%;认购信托产品的规模为168.93亿元,同比下降17.4%。部分信托公司“爆雷”事件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使得上市公司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公告称,理财产品亏损导致资金损失,甚至出现“踩雷”情况,部分信托理财产品到期后未能全部兑付,拖累公司业绩。这警示上市公司在进行理财投资时,需更加谨慎,注重风险控制,平衡收益和风险,才能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升资产收益率。

总结而言,2024年A股上市公司理财投资策略呈现出规模缩水、偏好转变的特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优先选择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理财产品,以确保资金安全,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