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人寿近期一系列动作引发市场关注:一方面斥资逾55亿元高调举牌多家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却连续增资以补充资本金,这凸显出其偿付能力下降的困境。
高调举牌,资本运作频现
2024年,长城人寿成为A股市场上举牌次数最多的保险公司。其投资版图涉及银行(无锡银行)、环保(城发环境)、交通运输(浙江交科、赣粤高速、中原高速)、能源(大唐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此外,在港股市场,长城人寿也举牌了秦港股份、绿色动力等公司。这些举牌行为背后,是长城人寿试图通过投资获得高收益,以缓解其偿付能力压力,并优化资产配置的战略考量。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也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
偿付能力堪忧,增资难解根本问题
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一直处于监管红线边缘。虽然2024年前三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90.22%和155.91%,满足监管要求,但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连续的增资,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报告也指出,业务规模扩张和投资减值等因素,使得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水平仍面临巨大压力。
万能险:规模利器亦是风险之源
长城人寿偿付能力紧张的根源,在于其产品结构。其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退保排名前列的产品均为万能险。万能险的高现金价值和对投资收益的依赖,使得长城人寿面临巨大的负债端压力,迫使其在资本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以维持高收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万能险曾是险企的“规模利器”,但其风险也逐渐显现,成为长城人寿偿付能力困境的重要因素。
未来展望: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长城人寿需要进行深刻的战略调整,才能摆脱当前困境。这包括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对高现金价值产品的依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能力,并谨慎控制投资规模;以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单纯依靠增资和举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城人寿面临的长期性问题,转型升级才是长久之计。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