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 (记者鞠然) 2025年1月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反映了2024年舆情的主要关注点,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见手青”蘑菇中毒致幻、食用油燃烧变“沥青”、“神仙酒”虚假宣传等热点事件,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及行业代表等出席活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丁钢强主持活动。多位院士专家,例如陈君石、孙宝国、谢明勇、金征宇等,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了权威的科学解读,旨在化解公众疑虑,引导舆情向科学、理性、客观的方向发展。
以科技硬核夯实风险交流基石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食品安全挑战,向公众传递科普知识,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成为食品科技界的责任与使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2年起持续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邀请专家解读食品安全热点,用科学的真实化解公众疑虑,为夯实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石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发布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基于2024年12月,近10家主流媒体筛选的舆情热点以及社交平台热点,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标准法规等多个方面,最终形成十大热点,其中既包括食品欺诈、脱氢乙酸钠标准调整等事件,也包括“见手青”蘑菇中毒和国外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事件等。
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科普亟待强化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教授分析了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形势,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工业正处于深度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阶段,传统食品产业升级和未来食品产业再造成为新时期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她提出四点建议:
- 强化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科普,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 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充,建立基于传统食养理念的食药物质健康声称管理体系。
- 强化自媒体平台监管,维护网络空间健康清朗,建立健全发布科普信息的科学性审核机制。
- 建立全国性科普专家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形成矩阵式传播。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2023—2024年特殊食品行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事件”和“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进一步提升辟谣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具体内容:
文章详细介绍了十大热点事件,包括食品欺诈、减油增豆加奶、脱氢乙酸钠标准调整、食用油燃烧变“沥青”、大肠杆菌O157:H7污染、中药奶茶、溴酸盐“达上限”、见手青蘑菇中毒、节粮减损和“神仙酒”虚假宣传等,并邀请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了解读,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对未来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这些解读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认知,对于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有望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记录食品信息,建立完整的食品供应链追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未来,可以探索将区块链技术与其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