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市场呈现涨跌互现的局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未锻轧铜及铜材、集成电路、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长,而成品油进口量则大幅下降。具体来看,12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上涨21.7%,环比增长也达到了31.3%;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13.0%。然而,成品油进口量同比下降30.8%,环比下降19.2%,降幅最大。

值得关注的是,铁矿石和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铁矿石进口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在1亿吨以上,煤炭进口量也连续第六个月超过4500万吨,这为即将到来的冬季能源需求高峰做好了准备。但12月煤炭进口量(低于11月创下的5498万吨的历史高点)有所回落。大豆进口量则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9.2%,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清关速度放缓所致。

从全年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市场也呈现出分化趋势。除钢材和原油外,其他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集成电路进口量增幅最为显著,全年累计进口5491.8亿个,同比增长14.6%。煤炭进口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4%,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煤炭价格的下跌,促使国内买家更多地依赖进口以满足需求。LSEG首席煤炭分析师Toby Hassall指出,海运煤炭价格下跌是2024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铁矿石和豆类进口量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价格下跌是刺激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钢材和原油进口量在2024年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分析师指出,2024年原油进口量出现年度下降,这在过去二十年中(疫情期间原油进口量下降除外)尚属首次,主要原因是燃料消费达到峰值,抑制了进口需求。

总而言之,2024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市场表现复杂多变。铜材和集成电路进口的强劲增长与成品油、钢材和原油进口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煤炭、铁矿石和豆类进口量的增长则反映了国际价格下跌对市场的影响。这些数据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能源政策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影响,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势。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024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铜材、集成电路增长强劲,能源产品进口量高位运行2024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铜材、集成电路增长强劲,能源产品进口量高位运行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