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Meme):從邊緣文化到時代精神

亞文化:群體認同的底色,迷因爆發的土壤

表達慾望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一個好的迷因(Meme)能瞬間擊穿文化隔閡,讓人會心一笑,甚至產生強烈的共鳴。但什麼才能稱之為“好”迷因?那些短時間爆紅的表情包、段子,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沉澱為真正的文化符號。真正有生命力的迷因,一定承載著特定群體的集體自我認同、情感投射和主觀意願。當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便會形成獨特的價值觀、語義和表達形態,最終催生出獨特的亞文化群體。

想想當年QQ空間裡盛行的“葬愛家族”,他們誇張的造型、非主流的文字,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審美災難,但卻是那個時代年輕人宣洩個性和表達叛逆的方式。再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社會搖”,那種魔性的節奏和舞步,也反映了特定群體在社會變遷中的焦慮與迷茫。甚至於,在後工業時代夾縫中掙扎的“三和大神”,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構成了一種另類的亞文化。

亞文化案例圖

當然,我前面提到的這些亞文化案例,都帶有很強的時代局限性,甚至已經過時。但它們都曾在特定歷史時期,以極其鮮明和極致的形態出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當時社會文化景觀中不可忽視的一抹亮色。亞文化,是迷因爆發的土壤,也是群體認同的底色。

審美鄙視鏈?不存在的!

別再搞什麼「高級」審美那一套了!說到底,沒有哪個圈層真的比另一個圈層更「高級」。去禪修班冥想的嬉皮士,不見得就比在路邊攤看《故事會》的人更有格調;喜歡《星際大戰》和輪迴轉世的科幻迷,也未必比沉迷《古惑仔》的街頭少年更有品味。

越是小眾的審美,就越是缺乏普適性,也就越難產生廣泛的共鳴。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尋找歸屬感,都在渴望被理解,而小眾審美往往會築起一道無形的牆,將人們隔離開來。更何況,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農耕革命、工業革命,又一頭撞進了信息革命和AI時代,各種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混亂才是常態。

審美鄙視鏈

過去那些被奉為圭臬的價值觀,正在被解構、被顛覆。曾經高高在上的權威,如今也一個個跌落神壇。那些被我們仰望的偶像,也不過是血肉之軀,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慾望和缺點。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沒必要再用所謂的「高級」審美來劃分人群,來製造對立。

迷因是解構的力量,是時代情緒的宣洩口

迷因,就像無聲的驚雷,在看似平靜的社會表面激起漣漪。它是群體情緒的極致表達,是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衝擊和反抗。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迷因被惡搞、被二次創作,甚至被發幣炒作時,不必感到驚訝,因為這本身就是解構的一環。迷因的存在,就是要打破常規,挑戰權威,顛覆秩序。

就像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個爆紅的迷因會是什麼一樣,你也無法控制它會被如何使用和傳播。它可能被用來表達喜悅、憤怒、嘲諷、反抗,甚至被用來進行政治宣傳和商業炒作。迷因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時代最真實、最複雜的情緒和慾望。所以,別試圖去定義迷因,也別試圖去控制它。讓它自由生長,讓它自然演變,因為它本就屬於每一個渴望表達的人。与其追逐熱點,不如用心感受,迷因就在你心中。

Doge 傳奇:注意力經濟的聖杯,難以複製的成功

Doge 的誕生:玩笑背後的草根力量

Doge,這個名字如今已是加密貨幣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回溯到2013年,比特幣迎來了它的第一個牛市,同時也湧現出無數試圖分一杯羹的山寨幣項目。Doge幣的誕生,最初只是一個玩笑,開發者們用它來嘲諷那些毫無價值的山寨幣,同時也自嘲自己的渺小和無力。他們以柴犬Doge的魔性表情為標誌,既嬉皮笑臉,又滿腔熱血。

Doge

有趣的是,Doge幣的開發者最終放棄了這個項目,但社區卻展現出了驚人的生命力。用戶們自發組織起來,進行宣傳和推廣,逐漸在加密貨幣文化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在中文幣圈,一位名叫江濤的人,四處贈送Doge幣,開創了一種獨特的布道方式:「為行業布道,打賞先行」。那時候的BBS論壇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留言:「我看你人不錯,賞你1萬個狗幣」,被打賞的人往往一臉懵逼,用計算器也算不明白1萬個Doge幣到底值多少錢。

Doge幣的成功,並非源於精心的策劃或強力的推廣,而是源於社區成員的自發參與和無私奉獻。在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江濤」,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為社區的發展添磚加瓦。

偉大的迷因,來自於群眾的創造

Doge幣的走紅,也離不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推波助瀾。他對Doge幣的偏愛,讓這個原本屬於亞文化的迷因,逐漸走向了主流。如今,Doge不再只是一條狗,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挑戰和反抗。

Elon Musk Doge

迷因是注意力經濟的產物,但它遠不僅僅是注意力。如果一切都像推特上的熱搜話題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那麼一切注定會曇花一現。偉大的迷因,不是來自名人的心血來潮,也不是來自營銷團隊的精心策劃,而是來自群眾的創造和傳播。對上位者的盲目崇拜,永遠無法產生真正有生命力的迷因。

反對一切?小心成為另一個極端

當然,在迷因的世界裡,也存在著另一種聲音,那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有些人,為了彰顯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一切主流觀點都嗤之以鼻,對一切權威都表示懷疑。但這種極端的反對,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像一句老話說的:「極左的後腦勺往往有一張寫著極右的臉」。那些極度呼喊去中心化的人,往往是最中心化的人。

保持批判性思維固然重要,但不能為了批判而批判,更不能為了反對而反對。要學會獨立思考,去偽存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真正理解迷因背後的深層含義。

下一個 Doge 會在哪裡?

想像一下,你的微信群裡有人告訴你,趕緊買入一個當天熱搜的話題幣,你會怎麼做?毫無疑問,這個話題明天就會過氣,這個幣的價格也會一落千丈。但如果這些注意力能夠轉化為產品、轉化為信念、轉化為宗教,那麼才有可能出現下一個Doge,甚至超越Doge。

下一個Doge

誰說不可能呢?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加密貨幣世界裡,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下一個Doge可能來自一個無名小卒的突發奇想,可能來自一個默默無聞的社區的共同努力,也可能來自一場意想不到的社會運動。關鍵在於,它是否能夠承載人們的情感,是否能夠引發廣泛的共鳴,是否能夠成為一種文化符號。Doge的成功難以複製,但它的精神卻可以傳承。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