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風血雨下的香港加密貨幣OTC:一家良心店家的生存之道?
一紙禁令,幾家歡樂幾家愁:USDT的香港生死劫
2025年8月1日,香港的天空陰晴不定,就像幣圈人士的心情一樣。一則消息如同平地一聲雷,炸得整個香港加密貨幣OTC(場外交易)市場雞飛狗跳:《穩定幣監管條例》正式生效!USDT、USDC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指明穩定幣」,一夜之間成了燙手山芋。條例毫不留情地宣告:無牌經營穩定幣業務,一律禁止!沒有過渡期,沒有緩衝區,鍘刀說落就落,毫不含糊。
這道禁令,對那些靠穩定幣兌換賺得盆滿缽滿的OTC門店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有人連夜關門,有人試圖鋌而走險,整個行業人心惶惶。但就在這片混亂之中,一家名為One Satoshi的OTC門店,卻選擇了主動暫停穩定幣相關業務,引發了筆者的好奇。這究竟是明哲保身,還是另有盤算?在監管的緊箍咒下,香港的加密貨幣OTC又將何去何從?這家One Satoshi,又能否在夾縫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驟然熄火:是高風亮節還是迫於無奈?
Roger Li的自白:在刀尖上跳舞的三年
「我們是2021年開始做OTC的,三年多的時間,從一個小門店拓展到遍布香港各區的多家門店,」One Satoshi創始人兼CEO Roger Li在採訪中坦言。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於幣圈來說,足以經歷幾輪牛熊轉換。從最初的懵懂試水,到後來的攻城略地,One Satoshi無疑搭上了加密貨幣發展的快車。Roger Li的語氣中,既有對過往成就的自豪,也隱藏著對未來的不確定。
「我們原本的業務中,有50%-60%是法幣對USDT、USDC等穩定幣的兌換。」這句話透露了One Satoshi的核心業務。穩定幣,這個加密貨幣世界的「美元」,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命脈。然而,8月1日之後,這條命脈卻被無情斬斷。面對如此重大的變故,Roger Li選擇了「第一時間下架這部分業務」。
監管大刀落下,誰在裸泳?
「我們決定暫停,是出於對法律的尊重,也基於對公司員工與用戶風險的考量。」Roger Li的解釋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筆者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在商言商,利益才是驅動企業運營的根本動力。難道Roger Li真的是一個高風亮節的商人,為了法律和風險,甘願放棄一半以上的營收?
當然,Roger Li的說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新條例裏寫得非常清楚:如果在業務過程中提供、要約、報價、宣傳指明穩定幣,即屬於受監管的活動,一經查實將面臨罰款甚至監禁。」這條紅線劃得清清楚楚,一旦觸碰,後果不堪設想。更重要的是,「條例強調『業務過程中』的要約行為,不管是企業名義,還是個人名義代為操作,都可能觸法。如果員工代為交易,個人也有刑責風險。」這意味著,不僅老闆要承擔法律責任,連員工也可能身陷囹圄。
在如此嚴苛的監管環境下,One Satoshi選擇暫停穩定幣業務,或許並非完全出於自願,而是一種權衡利弊後的無奈之舉。畢竟,與高額的罰款和牢獄之災相比,暫時的營收損失似乎也變得可以接受了。只是,這場監管風暴,究竟會讓多少OTC商家「裸泳」?又有多少人會選擇铤而走險?
OTC已死?不,是浴火重生!
棄卒保車?One Satoshi的求生路線
難道香港的OTC真的要走向末路了嗎?Roger Li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並沒有。」他話鋒一轉,透露了One Satoshi的應對之策:「我們目前仍提供法幣兌換主流加密貨幣的服務,比如BTC、ETH、BNB和SOL等。」這就好比一艘在大海上遭遇風暴的船隻,丟掉一些貨物,才能保住船身,繼續航行。
One Satoshi的選擇,顯然是「棄卒保車」。放棄了穩定幣這塊肥肉,轉而聚焦於其他主流加密貨幣,這無疑是一種務實的策略。畢竟,與其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掙扎,不如退一步,在合法的範圍內尋求生存和發展。
幣圈老司機的精明選擇:BTC、ETH、BNB、SOL
那麼,為什麼是BTC、ETH、BNB和SOL?Roger Li解釋說:「條例目前並未限制這些幣種的兌換活動,只要不是穩定幣,而且不是通過交易所撮合、不是發行商,就不在當前穩定幣條例的約束範圍內。」換句話說,這些幣種目前還處於監管的「法外之地」,可以自由交易。
更重要的是,「我們選擇的幣種也都是在香港持牌交易所對散戶开放的主流幣種,這代表它們在合規性、流動性上都相對可靠。」Roger Li的這句話,透露了其作為一個「幣圈老司機」的精明之處。選擇在持牌交易所上市的幣種,意味著這些幣種已經通過了監管機構的審查,具有一定的合規性保障。同時,這些幣種的流動性也相對較好,更容易進行交易。
在筆者看來,One Satoshi的這種策略,不僅是一種求生之道,也是一種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合規性將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選擇合規的幣種,不僅可以避免法律風險,也可以提升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VA Dealing牌照:通往天堂還是地獄的入場券?
豪擲千萬,只為一張牌:遊戲規則重塑
當OTC業者們還在為穩定幣禁令焦頭爛額之際,香港政府又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VA Dealing(虛擬資產交易中介)牌照。Roger Li直言:「我們理解,接下來整個行業將走向牌照化。政府正在就所謂的VA Dealing(虛擬資產交易中介)牌照進行公衆咨詢,8月底結束。」這意味著,未來想要在香港從事OTC業務,就必須先拿到這張「入場券」。
VA Dealing牌照究竟是什麼?Roger Li解釋說:「VA Dealing牌照可以理解為OTC專屬的合規牌照,不再是過去由海關發放的 MSO(貨幣兌換)牌照,而是由證監會統一監管。這個改變反映了政府希望將加密資產交易納入類似證券市場的監管框架。」從海關到證監會,監管機構的升級,意味著監管力度和標準也將大幅提升。
然而,這張「入場券」的價格可不便宜。Roger Li透露:「這個牌照的申請門檻不低。需要 500 萬港幣的注冊資本,300 萬的流動資金,加上 12 個月運營資金儲備。如果一個公司每月運營成本是 200 萬,那至少要准備 2,000 萬港幣。」對於許多小型OTC門店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想要拿到這張牌照,就必須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
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落下的風險
除了資金門檻高昂之外,VA Dealing牌照的申請還面臨著諸多限制。Roger Li指出:「業務模式必須清晰透明,還要避免托管客戶資產,需要與持牌交易所進行背對背交易。」這些要求,無疑增加了OTC業務的複雜性和運營成本。
更令人擔憂的是,VA Dealing牌照並沒有過渡期。Roger Li表示:「目前咨詢文件顯示,VA Dealing牌照不會設過渡期,也不會有『視同已發牌』的安排。這意味着一旦法例通過,未持牌者必須立即停止相關業務。」這就好比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讓那些還在觀望的OTC業者們心驚膽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Roger Li表示:「所以我們正在積極准備申請相關牌照,同時也與監管機構保持緊密溝通,希望在政策明確落地前完成准備,減少業務中斷的影響。」One Satoshi顯然已經意識到,想要在香港的加密貨幣市場生存下去,就必須擁抱監管,積極申請牌照。只是,這張VA Dealing牌照,究竟會成為通往天堂的鑰匙,還是將他們送入地獄的催命符?這一切,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監管太嚴?且慢下定論!
KYC:是保護還是侵犯?一場關於信任的豪賭
香港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過於嚴苛,扼殺了創新;也有人認為是必要的,可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其中,關於散戶持有穩定幣都需要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戶)的要求,更是引發了廣泛的討論。Roger Li對此卻持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認為監管方向是對的,關鍵是執行速度。香港政府的策略是『先嚴後松』,他們目前認為技術手段尚不足以支撐AML(反洗錢)要求的實時監控,因此選擇強制KYC。」
在筆者看來,KYC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防止洗錢、恐怖融資等非法活動,保護金融系統的安全;另一方面,它也侵犯了用戶的隱私,增加了交易的複雜性。對於那些追求匿名性和自由的加密貨幣愛好者來說,KYC無疑是一種束縛。
然而,Roger Li卻認為,KYC是合規的必經之路。「我們支持這個思路。過去幾年我們主動要求客戶做KYC,雖然有些流失客戶,但換來了風控安全。我們甚至拒絕過洗錢嫌疑的客戶,因為我們認為長期穩健經營更重要。」One Satoshi的做法,無疑是一場關於信任的豪賭。他們相信,儘管KYC會流失一部分客戶,但從長遠來看,它可以建立起一個更安全、更可信賴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合規客戶。
Roger Li的逆向操作:擁抱監管,擁抱未來?
在許多人對監管避之不及的時候,Roger Li卻選擇了主動擁抱監管。這種「逆向操作」,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Roger Li的回答是:「穩定幣是虛擬資產生態中很關鍵的一環,它既有支付屬性,也具備清算和交易媒介的功能。要讓它走向合規、服務更多實體場景,就必須接受監管。」
這句話道出了Roger Li的野心:他希望穩定幣能夠走出加密貨幣的小圈子,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服務更多的用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獲得監管機構的認可,讓穩定幣成為一種合法、合規的支付工具。
穩定幣:潘朵拉的盒子還是金鑰匙?
穩定幣,這個與法幣掛鉤的加密貨幣,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為它是加密貨幣世界的一顆定海神針,可以穩定市場,促進交易;也有人認為它是潘朵拉的盒子,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甚至威脅到法幣的地位。
香港政府對穩定幣的監管,正是出於對這些潛在風險的擔憂。然而,Roger Li卻認為,只要監管得當,穩定幣可以成為一把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金鑰匙。它可以促進跨境支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甚至可以推動香港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只是,這把金鑰匙究竟能否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還取決於監管機構的智慧和決心。
誰能問鼎?港元、美元、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終極猜想
One Satoshi的如意算盤:誰來都歡迎!
監管的大棒高高舉起,穩定幣的未來充滿變數。那麼,未來香港本地的合規穩定幣會是什麼模樣?是港元穩定幣、美元穩定幣,還是離岸人民幣?面對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問題,Roger Li展現出了一位精明商人的姿態:「我們歡迎任何合規穩定幣。不論是港元、美元還是離岸人民幣,只要背後有合法的用途場景、有實際業務支撐,One Satoshi 都愿意作為其二級市場的流通方去參與。」
這就好比一個賭場老闆,不論賭客們押注什麼,他都樂於提供服務,收取傭金。Roger Li的態度,充分體現了One Satoshi的務實和開放。他們並不執著於某種特定的穩定幣,而是願意擁抱任何具有潛力的合作夥伴。
幣種互換:串聯全球金融的野心
Roger Li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希望它們能接入我們已有的交易網絡,實現全球不同幣種之間的互換。這樣發行方能快速獲取市場流動性,我們也能拓展服務範圍。」這句話透露了One Satoshi更深層次的戰略目標:建立一個連接全球不同幣種的交易網絡,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One Satoshi需要克服諸多障礙:技術上的挑戰、監管上的挑戰、市場競爭的挑戰等等。然而,如果One Satoshi真的能夠成功建立起這樣一個交易網絡,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家OTC門店,而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到那時,Roger Li也將不再只是一位商人,而是一位金融 혁신가(韓語,意為創新者)。
線上線下: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意經
實體門店:加密貨幣世界的燈塔
在數位化的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One Satoshi卻反其道而行之,堅持只在香港本地經營實體OTC門店。這究竟是出於什麼考量?Roger Li解釋說:「香港本地我們只做线下 OTC 門店。线上部分目前主要是海外業務,比如我們在東南亞幫一些公司提供幣兌法幣服務,這部分業務目前不受影響。」
換句話說,One Satoshi將線上業務放在海外,而將線下業務聚焦於香港本地。這種策略,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Roger Li看來,香港的監管環境相對嚴格,線下門店更容易受到監管機構的關注。因此,將線上業務放在海外,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監管風險。
更重要的是,實體門店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Roger Li認為:「我們的线下門店除了交易功能外,還承擔了大量用戶教育工作。」在一個充滿詐騙和陷阱的行業裡,實體門店就像一座燈塔,為那些迷茫的加密貨幣新手指引方向。
Roger Li的苦口婆心:從錢包到防詐騙,保姆級教程
加密貨幣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他們可能對區塊鏈技術一無所知,甚至連數字錢包都不會使用。Roger Li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將One Satoshi的實體門店打造成了一個加密貨幣教育中心。「新用戶往往對加密貨幣毫無了解,我們會手把手教他們怎么开錢包、怎么做自托管、怎么避免詐騙。」Roger Li的語氣,就像一位耐心教導學生的老師。
One Satoshi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幣幣兌換,更是一種全方位的加密貨幣教育。他們不僅教用戶如何使用數字錢包,還教用戶如何保護自己的資產,避免遭受詐騙。「我們還舉辦了很多免費的課程,也會請來講者开設進階課程。」Roger Li的目標,是讓每一個走進One Satoshi門店的用戶,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加密貨幣使用者。
在筆者看來,One Satoshi的這種做法,不僅是一種商業策略,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在一個充滿風險的行業裡,教育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One Satoshi的實體門店,不僅僅是一個交易場所,更是一個傳播知識、建立信任的平台。
那些「仍在營業」的OTC們:是勇者還是亡命之徒?
不作死就不會死:One Satoshi的生存哲學
在《穩定幣監管條例》生效之後,香港的OTC市場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景象:一方面,像One Satoshi這樣的良心商家選擇了暫停穩定幣業務,以規避法律風險;另一方面,卻仍然有一些OTC門店「仍在營業」,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面對這種情況,Roger Li顯得非常謹慎:「條例實施才幾天,執法還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評論其他門店的合規性,但我們不愿承擔那樣的法律風險。」
這就好比一場賽跑,有人選擇遵守規則,穩紮穩打;有人則選擇鋌而走險,抄近道。或許後者能夠更快到達終點,但一旦被發現作弊,就會被取消資格,甚至面臨更嚴重的懲罰。Roger Li顯然選擇了前者。他深知,在監管日趨嚴格的今天,合規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
底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也不會因為別人違法而跟着去觸法。我們堅守底线,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保護員工和客戶。」Roger Li的這句話,擲地有聲,展現了一位企業家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在這個充滿誘惑和風險的行業裡,堅守底線顯得尤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金錢固然重要,但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例如,法律、道德、聲譽等等。一個企業如果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了這些更重要的東西,那麼它最終必然會走向滅亡。One Satoshi的生存哲學,或許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不作死就不會死。只有遵守規則,堅守底線,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裡長久生存下去。
給監管機構的真心話:速度,速度,還是速度!
香港:Web3之都的夢想與現實
香港一直以來都渴望成為全球Web3之都,吸引了無數的區塊鏈企業和人才。然而,要實現這個夢想,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一個高效且明確的監管框架。Roger Li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希望監管部門可以加快立法進度。這行業發展太快了,如果監管遲緩,很可能讓香港錯失建立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機會。」
這就好比一場賽跑,起跑線已經畫好,選手們也準備就緒,但發令槍卻遲遲沒有響起。時間就是金錢,在快速變化的科技領域,監管的遲緩可能會讓香港錯失良機,被其他國家和地區趕超。
立法:留住項目和資金的關鍵一步
「很多 Web3 企業觀望香港,是因為政策方向明確,但真正落地的速度仍稍慢。立法越快,越能留住項目和資金,也能更早建立起一個有序、安全的市場環境。」Roger Li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Web3企業的心聲。政策方向明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速度。如果立法進度過於緩慢,可能會讓企業失去耐心,轉而選擇其他更有效率的地區。
監管立法不僅僅是為了規範市場,更是為了吸引投資,留住人才。一個明確且高效的監管框架,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讓他們更有信心在香港投資和發展。只有這樣,香港才能真正成為全球Web3之都,吸引更多的創新企業和人才。
幣圈生存指南:老司機的忠告
自託管:你的幣,你做主!
對於那些剛剛踏入幣圈的新手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Roger Li給出了他的答案:「第一,永遠要學會自托管。把幣放在交易所裏只是『看到』而不是『擁有』,一旦平臺出事,後果難以承擔。」這就好比把錢存在銀行,雖然方便,但一旦銀行倒閉,你的存款也可能血本無歸。在加密貨幣世界裡,交易所就像銀行,自託管就像把錢放在自己的保險箱裡。雖然需要自己保管,但卻更加安全可靠。
自託管意味著你完全掌握著你的加密貨幣,沒有人可以凍結或沒收你的資產。你可以自由地使用你的幣,而無需擔心交易所的風險。當然,自託管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你需要妥善保管你的私鑰,一旦私鑰丟失,你的幣也將永遠無法找回。
告別Meme Coin: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除了安全之外,投資策略也至關重要。Roger Li告誡新手們:「第二,別盲目追熱點。很多用戶喜歡买 meme coin 或新發行的代幣,但缺乏對其基本價值的判斷。我們希望通過課程和教育,讓大家學會研究項目、理解鏈上邏輯,而不是被情緒帶節奏。」
Meme Coin,也就是所謂的「迷因幣」,通常是基於網路迷因或玩笑而創建的加密貨幣。它們價格波動劇烈,風險極高,很容易讓投資者血本無歸。Roger Li建議新手們遠離Meme Coin,轉而選擇那些具有實際價值和應用場景的加密貨幣。這些幣種通常具有更穩定的價格和更好的發展前景。
Web3:一場關於知識和主權的革命
Roger Li最後總結道:「Web3 的本質是去中心化和用戶主權,掌握知識和工具,才能真正參與其中。」Web3,這個被譽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它將權力從中心化的機構手中轉移到用戶手中,讓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數據和資產。然而,要真正參與Web3,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Roger Li希望通過One Satoshi的教育課程,幫助更多的人了解Web3,掌握相關的工具和技能,從而真正參與到這場關於知識和主權的革命中來。只有當更多的人了解Web3,才能推動Web3的發展,才能讓Web3真正改變世界。
後記:時代洪流中的一葉扁舟
One Satoshi:合規之路,道阻且長
在這場與Roger Li的長談中,筆者深刻感受到了一家合規意識極強的本地OTC企業,在面對監管變革時的掙扎與探索。One Satoshi的故事,並非個例,而是香港乃至全球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個縮影。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合規之路注定充滿挑戰,但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One Satoshi就像一葉扁舟,在時代的洪流中奮力前行。它或許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但它可以選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正如Roger Li所說:「堅守底线,是長期主義的體現。」唯有堅守底線,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穩健前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