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巨頭的區塊鏈野望:一場由Stripe和Circle領銜的軍備競賽?
自建區塊鏈:FinTech 的新聖杯?
華爾街的狼煙四起,這次不是股票廝殺,而是區塊鏈的跑馬圈地!Coinbase 率先亮劍,Robinhood 緊隨其後,現在連支付界的兩大巨頭 Stripe 和 Circle 也加入了戰局。這不禁讓人捏一把冷汗:難道金融科技的未來,真的要押寶在這些看似複雜、又充滿變數的區塊鏈上?
這股「自建區塊鏈」的風潮,表面上是技術升級,骨子裡卻是金融權力的重新洗牌。想像一下,當每一家大型金融機構都擁有自己的區塊鏈,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是百花齊放、還是諸侯割據?是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還是更加混亂的用戶體驗?
Stripe 的盤算:垂直整合,打造穩定幣帝國
Stripe 的野心,可不只是想分一杯羹。他們要的是整個蛋糕!收購穩定幣新創公司 Bridge,再到加密貨幣錢包公司 Privy,Stripe 的每一步都精準地指向一個目標:建立一個完整的穩定幣生態系統。從發行、儲存到支付,Stripe 想要一手掌握所有環節,徹底掌控穩定幣的命脈。
試想一下,當你在網路上購物,用 Stripe 結帳時,直接使用 Stripe 自家的穩定幣,省去了換匯的麻煩,也降低了交易成本。這對 Stripe 來說,不僅能增加收入,更能鞏固其在支付領域的霸主地位。加密風險投資公司 Dragonfly 的普通合夥人 Rob Hadick 一語道破天機:「這些大公司有動力掌控完整的技術棧。」說白了,就是不想受制於人,把所有的利益都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區塊鏈:加密技術棧的「雲端」?
區塊鏈,就像是加密世界裡的「亞馬遜雲服務」或「谷歌雲」。它提供底層的基礎設施,讓各種加密貨幣應用能夠順利運行。而這些區塊鏈的擁有者,則可以從中收取「租金」,也就是交易手續費。Coinbase 的 Base 區塊鏈,自推出以來已經賺取了超過 1.3 億美元的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 M0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Luca Prosperi 直言不諱地說:「大家都想控制經濟。」這句話聽起來很霸氣,但也點出了區塊鏈的真正價值:掌握了區塊鏈,就掌握了數字經濟的入口,就能夠制定遊戲規則,甚至是左右市場走向。
Circle 的困境與反擊:被動防守還是戰略轉型?
相較於 Stripe 的積極進攻,Circle 的處境就顯得有些尷尬。雖然他們擁有穩定幣 USDC,也建立了支付網絡,但卻遲遲沒有推出自己的區塊鏈。這就像是蓋了一棟房子,卻沒有自己的地基,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更令人擔憂的是,Circle 的收入過於依賴美國國債的利息。一旦利率下降,他們的商業模式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加密貨幣支付新創公司 Mesh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Bam Azizi 認為,Circle 也想掌控資金流動的這一環節。但問題是,他們要如何才能追趕上 Stripe 的腳步?
Circle 首席執行官 Jeremy Allaire 嘴上說要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但 Dragonfly 的普通合夥人 Hadick 卻認為,Circle 採取的是一種「防御和被動應對」的策略。換句話說,他們似乎是在被競爭對手逼着走,而不是主動出擊,開創新的局面。
穩定幣的未來:狂歡還是混亂?
穩定幣及其相關區塊鏈的激增,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是讓支付更便捷、更快速?還是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當每家公司都推出自己的穩定幣,我們是否需要不斷地在不同的錢包之間切換?這會不會反而降低了支付的效率?
這場由 Stripe 和 Circle 引領的區塊鏈軍備競賽,最終鹿死誰手,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會深刻地影響金融科技的未來,甚至是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究竟是狂歡還是混亂,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