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隐藏

贸易战的硝烟:谁在自掘坟墓?

外交辞令背后的真实意图:关税武器的滥用与反制

林剑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什么“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听起来像是小学生吵架,实际背后是国家利益的赤裸裸较量。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看似霸道,实则黔驴技穷。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或许能给自身带来一些好处,但长期来看,只会破坏全球贸易秩序,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谓的“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掠夺。可笑的是,美国还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真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商务部的强硬表态:谈可以,打奉陪,但别想讹诈!

商务部的回应,比外交部务实得多。“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打,中方也将奉陪到底。”这话说得漂亮,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美国人骨子里就带着傲慢和霸权基因,想让他们放下身段平等对话,难于上青天。所谓的“奉陪到底”,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双方经济都会造成严重冲击。至于“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内销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外贸企业能否适应,还是个未知数。

出口管制升级: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还是贸易保护的新花样?

出口管制,说白了就是卡脖子。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关键技术外流;另一方面,也难免让人联想到贸易保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出口管制是必然选择,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尺度,避免伤及无辜,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快自主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否则,永远受制于人。

欧盟的绥靖政策:暂停反制措施的背后博弈

冯德莱恩的表态,充满了政治权衡的味道。暂停反制措施,看似理性,实则是对美国的一种妥协。欧盟的经济体量不小,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话语权却相对较弱。面对美国的压力,他们往往选择退让。然而,这种绥靖政策,只会助长美国的嚣张气焰,最终损害欧盟自身的利益。

东盟的沉默:是明哲保身还是饮鸩止渴?

东盟的声明,更是让人失望。承诺不采取报复性措施,表达与美国进行坦诚对话的意愿,简直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的姿态。在贸易战中,沉默往往意味着妥协,妥协则意味着利益受损。东盟的这种做法,看似明哲保身,实则是饮鸩止渴。短期内或许能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但长期来看,只会丧失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沦为美国的附庸。

行业凛冬:关税大棒下的众生相

电影业的寒流:减少美国电影进口的无奈与反击

国家电影局那句“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充满了无奈。观众对美国电影好感度降低,真的是因为关税吗?恐怕更多的是因为美国电影自身的质量问题。当然,减少进口,也算是一种反击,但效果如何,值得怀疑。毕竟,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实力依然强大,想要完全摆脱对美国电影的依赖,谈何容易?

外贸企业的挣扎: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路在何方?

广东汕头银行的调研,揭示了外贸企业的困境。收入、成本、利润的变化,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关税正在侵蚀企业的生存空间。应对措施?恐怕无非是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真正能救命的,还是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只可惜,有多少企业能真正做到?

国资的托市:增持回购能挽救信心吗?

北京市国资委的表态,充满着政治意味。增持回购,看似是在提振市场信心,实则是在稳定股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如果上市公司自身经营不善,再多的增持回购也无济于事。真正能挽救信心的,还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收费公路新机制:民营企业的机遇还是陷阱?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收费公路建设,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风险巨大。收费公路的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民营企业能否承受得起?更何况,收费公路的收费标准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民营企业的盈利空间有限。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亏损的泥潭。

旅游业的幻梦:国际游客增长的乐观预期靠谱吗?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过于乐观了。2025年国际游客人数增长3%至5%,这个数字,恐怕很难实现。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意愿。更何况,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际旅游市场的复苏之路依然漫长。

具身智能的泡沫:AI基金的豪赌能否成功?

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对具身智能的关注,值得警惕。具身智能,听起来很科幻,但实际上,距离商业化应用还很遥远。在这个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很可能打水漂。与其豪赌未来,不如脚踏实地,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驾驶的迷途:日产的合作是救命稻草还是画饼充饥?

英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Wayve与日产的合作,看似是强强联合,实则是各自的无奈之举。Wayve缺乏量产经验,日产在自动驾驶领域进展缓慢。双方合作,能否实现技术突破,还是未知数。更何况,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道路安全、法律法规、伦理道德,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光储产业的困境:政策扶持能否打破僵局?

安徽省对光储产业的扶持,体现了地方政府的决心,但效果如何,需要观察。光伏幕墙、光伏遮阳、光伏车棚,这些应用场景,看似很美好,但实际需求有限。光伏+农业、光伏+交通、光伏+储能+充电,这些模式,成本高昂,盈利困难。光储产业的未来,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

公司百态:有人欢喜有人愁

回购潮涌:是真金白银的信心还是粉饰太平的伎俩?

最近上市公司集体回购,像商量好的一样。中国中铁、浪潮信息、卫星化学、歌尔股份、国泰君安、润泽科技、紫金矿业…名单拉出来一串。董事长们仿佛突然良心发现,要用真金白银回馈股东。但仔细想想,真的这么简单?在市场信心低迷的时候,回购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更多时候,这只是管理层的一种姿态,一种粉饰太平的手段。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改善,回购再多,也只是饮鸩止渴。

零跑汽车的豪赌:智驾软件免费能否换来市场份额?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这步棋走得有点险。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降价促销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但零跑直接把智驾软件免费送,相当于直接砍掉了一块收入来源。这能换来市场份额吗?我不看好。毕竟,智驾软件的体验才是关键,如果体验不好,免费也没人要。更何况,软件免费了,硬件成本呢?零跑能扛得住吗?

业绩预喜的背后:是真增长还是假繁荣?

中信建投、北元集团、保变电气,都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看似一片欣欣向荣。但我们需要冷静分析,这些增长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行业整体回暖,还是仅仅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很多时候,业绩预增只是昙花一现,背后隐藏着各种风险。

控制权变更:山大地纬的未来走向何方?

山大地纬的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筹划深化校属企业体制改革,这事儿有点复杂。校属企业,本身就存在着体制上的弊端,效率低下,缺乏活力。改革是好事,但关键在于如何改。如果仅仅是换个马甲,换汤不换药,那还不如不改。

人形机器人的狂想:大丰实业的跨界能否成功?

大丰实业宣布与智元机器人签订股权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人形机器人项目,这步跨界有点大。大丰实业原本是做舞台机械设备的,现在突然要做人形机器人,这跨度也太大了。人形机器人是个烧钱的玩意儿,技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大丰实业真有这个实力吗?我表示怀疑。

举牌的背后:中信金融资产意欲何为?

大秦铁路被中信金融资产举牌,持股比例达5%。举牌,意味着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但更重要的是,举牌方想从中获得什么?中信金融资产举牌大秦铁路,是看好铁路运输的未来,还是想借此进入铁路行业?亦或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

环球震荡: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美股的崩盘:科技股的陨落是泡沫破裂的开始吗?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尤其是纳指暴跌4.31%,大型科技股集体下挫,特斯拉、英伟达、苹果…一个个都跌得鼻青脸肿。这让人不禁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科技股的估值一直偏高,现在下跌,或许只是价值回归。但如果跌势持续,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油价的过山车:地缘政治风险下的博弈

国际油价又开始跌了,美油、布油期货结算价收跌超3%。油价这玩意儿,跟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地缘政治风险、OPEC+的产量政策、全球经济形势,都会影响油价的走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想从油价波动中获利,难度极大。

黄金的盛宴:避险情绪下的狂欢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现货黄金突破3175美元,涨幅达3%。黄金,永远是避险资金的首选。在经济形势不明朗、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涌向黄金。但黄金的价格,也充满了泡沫。一旦风险解除,黄金价格很可能大幅下跌。

投资迷雾:机会还是陷阱?

华为一体机的“首个”光环:国产算力的突围之路任重道远

华为DCSAI训推超融合一体机完成中国信通院专项评估,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该专项评估的产品。这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水分有多少?中国信通院的评估,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国产算力要真正突围,靠的不是“首个”的光环,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华为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真正扛起国产算力的大旗。

三星三折叠手机的野心:折叠屏市场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还是镜花水月?

三星计划推出首款三折叠手机,被称为“2019年以来最大创新”。折叠屏手机,确实是手机行业的一个创新方向,但问题是,消费者真的需要吗?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高昂,耐用性差,应用场景有限。三星的三折叠手机,很可能只是一个噱头,难以真正改变市场格局。

谷歌AI芯片的升级:算力竞赛的下一站通往何方?

谷歌发布了专为AI设计的第七代TPU加速器“Ironwood”,单芯片峰值算力可达4,614TFLOPs。AI算力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算力越强,AI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但算力竞赛,也充满了风险。盲目追求算力,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引发技术泡沫。更重要的是,算力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算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EDA工具的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EDA工具作为集成电路产业上游核心产业,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但长期以来,EDA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国家大力支持EDA国产化,但国产EDA工具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积累不足、人才匮乏、市场认可度低,这些都是国产EDA工具需要克服的难题。自主可控的梦想,何时才能照进现实?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