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異類 Tom Lee:從預言家到以太坊巨鯨的傳奇

内容 隐藏

引言:華爾街的異類預言家——Tom Lee 的傳奇人生

在華爾街這個充滿爾虞我詐、瞬息萬變的金融叢林裡,Tom Lee 絕對是個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存在。你說他是預言家吧,他有時候也會看走眼;你說他是分析師吧,他卻敢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大聲疾呼比特幣將突破天際。他就像個遊走在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之間的異類,用他那套看似瘋狂的理論,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著市場的認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後果請自負

首先,我們得嚴肅地聲明一點:本文僅為信息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幣圈更是刀口舔血。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腦袋一熱就 all in 了某個標的,最後血本無歸,請千萬不要回來找我。畢竟,Tom Lee 自己也說了:「股市並不在乎我的意見。」所以,投資前請務必做好功課,謹慎評估風險,切記要遵守當地法規,遠離非法金融活動。

Tom Lee:韓裔移民之子到華爾街策略大師

Tom Lee,這位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人物,其實有著相當「接地氣」的出身。他並非出身名門,也不是什麼金融世家的繼承人,而是一位韓裔移民家庭的第三個孩子。他的故事,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國夢的另一種可能性——只要肯努力,即使起跑點不如人,也能在競爭激烈的華爾街闖出一片天。

學霸背景與低調性格:數據至上,少說多做

Lee 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主修金融與會計,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但與許多華爾街精英不同,Lee 為人相當低調,行事風格也偏向學者。他不太喜歡與人爭辯,面對批評時,也很少反駁,而是選擇用數據來說話。這種「少說多做」的性格,在充斥著誇誇其談、吹噓炒作的華爾街,顯得格外另類。

從家庭主婦到 Subway 女強人:母親的影響

Lee 的父親是一位精神科醫生,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從家庭主婦轉型為 Subway 餐廳經營者的傳奇人物。據說,Lee 經常在忙碌的一天後,親自下廚,嘗試重現母親做過的韓國菜。這或許也暗示了,在 Lee 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母親的堅韌與努力,給予了他莫大的影響。一個能把 Subway 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女人,想必也教會了 Lee 不少關於商業、關於人生的道理。

華爾街生涯:從摩根大通首席策略師到獨立研究掌門人

Tom Lee 的華爾街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他從 1990 年代開始,先後在 Kidder Peabody 和 Salomon Smith Barney 工作,累積了紮實的金融知識與實戰經驗。但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還是在摩根大通的歲月。從 2007 年起,他擔任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師,成為華爾街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他並不甘於只當一個「大公司」的螺絲釘,最終選擇了創業之路。

初露鋒芒:數據分析與獨立思考的早期展現

早在摩根大通時期,Lee 就展現了其過人的數據分析能力與獨立思考精神。他並非那種只會人云亦云、迎合市場的分析師,而是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與主流看法相左。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讓他備受矚目,但也為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槓上 Nextel:挑戰權威,捍衛研究獨立性

2002 年,Lee 作為摩根大通的電信分析師,發布了一份關於無線運營商 Nextel 的研究報告。他在報告中質疑 Nextel 的客戶流失率與壞帳準備的會計處理方式,認為其可能存在造假行為。這份報告一出,立刻引發軒然大波。Nextel 的股價應聲下跌,公司高層更是怒不可遏,直接致電摩根大通,指控 Lee 發布不實信息,甚至懷疑他事先洩露報告內容給特定投資者。摩根大通隨即展開內部調查,對 Lee 進行了長達兩周的審查。最終,調查結果顯示 Lee 並無不當行為。《華爾街日報》還以「Unhappy Firm Bites Back」為題,報導了這起事件,引發了關於華爾街分析師獨立性的廣泛討論。這起事件,無疑是 Lee 職業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一段經歷,也奠定了他日後堅持數據導向、不畏權勢的研究風格。

Fundstrat 時代:擁抱加密貨幣,預言比特幣的價值

2014 年,Lee 離開摩根大通,與人聯合創辦了獨立研究機構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這個決定,可以說是 Lee 職業生涯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他從一個傳統投行的策略師,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獨立研究機構的領導者。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擁抱加密貨幣,成為華爾街最早一批關注並研究比特幣的分析師之一。在當時,加密貨幣還是一個充滿爭議、不被主流金融圈接受的領域。但 Lee 卻看到了比特幣的潛力,並開始嘗試將其納入主流估值體系。

比特幣信仰者:突破傳統估值體系,大膽預測與爭議

說 Tom Lee 是比特幣的忠實信徒,一點也不為過。在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對比特幣嗤之以鼻的時候,他卻率先跳出來,為比特幣搖旗吶喊。他不僅將比特幣納入主流估值體系,還大膽預測比特幣的價格將一路飆升。當然,他的預測並非每次都準確,但即使被打臉,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也讓他贏得了不少加密貨幣爱好者的尊重。

顛覆傳統:將比特幣納入主流估值體系

2017 年,Lee 發布了一份題為《A framework for valuing bitcoin as a substitute for gold》的報告,首次提出比特幣具備部分取代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潛力。這份報告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因為它打破了傳統金融圈對比特幣的固有印象,開始認真思考比特幣的價值。Lee 在報告中,基於美國基礎貨幣供應的年均增速、黃金等替代資產價值與貨幣總量的倍數,以及比特幣在該替代價值體系中的潛在市佔率等三項關鍵參數,構建了一個比特幣的估值模型。根據這個模型,他預測比特幣在 2022 年的理論價值中樞為 20,300 美元,估值區間介於 12,000 至 55,000 美元之間。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Metcalfe 定律:解讀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密碼

除了長期估值模型,Lee 還試圖用 Metcalfe 定律來解釋比特幣的短期價格波動。Metcalfe 定律指出,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Lee 將比特幣獨立地址數量作為用戶 proxy,乘以每用戶日均交易量後進行回歸分析,發現這個模型可以解釋自 2013 年以來約 94% 的比特幣價格變動。雖然這個模型並非完美無缺,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種理解比特幣價格波動的新思路。

V 型反彈預言與 10 萬美元目標:被打臉也要堅持

2020 年 3 月,疫情引發全球市場暴跌,Lee 是最早預測「V 型反彈」的策略師之一,他建議投資者趁低加倉。事實證明,他的預測是正確的。2021 年 5 月,在比特幣從 6 萬美元高點大幅回調至 3 萬美元區間後,Lee 再次重申了他最初於 2020 年 12 月提出的觀點,即比特幣將在年末突破 10 萬美元。然而,事與願違,比特幣在 2021 年底並沒有達到 10 萬美元的目標。儘管如此,Lee 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說:「比特幣本質上極度波動,但正是這種波動帶來了回報機會」,「即使現在比特幣被打入冷宮,我仍認為它年末能突破 10 萬美元」。這種被打臉也要堅持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1% 的瘋狂: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

早在 2019 年,Lee 就曾在 CNBC 節目中建議普通投資者將 1% 至 2% 的資產配置於比特幣。這個建議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有主持人驚訝地回應「這聽起來有點瘋狂」(「That sounds kind of crazy」)。但 Lee 卻認為,即使比特幣的風險很高,但其潛在的回報也同樣巨大。對於那些願意承擔一定風險的投資者來說,配置少量資產於比特幣,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對比特幣有足夠的了解,並做好承受損失的心理準備。

精準預測與失誤:經驗教訓的積累

沒有人是常勝將軍,Tom Lee 也不例外。儘管他多次成功預測市場走勢,但他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重要的是,他從這些錯誤中吸取了教訓,並不斷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畢竟,在金融市場中,沒有人能永遠正確,重要的是如何在錯誤中學習,並變得更加成熟。

2024 年 S&P 500 目標提前實現:華爾街的明星分析師

2023 年 12 月,Lee 在 Fundstrat 年度展望中提出 S&P 500 在 2024 年將升至 5,200 點,當時指數還在 4,600 附近徘徊。結果,他的目標在 2024 年年中就提前實現了。這再次證明了 Lee 的預測能力,也讓他成為華爾街炙手可熱的明星分析師。隨後,他在 Bloomberg《Odd Lots》播客中進一步表示,受益於企業盈利增長、估值重估與技術創新,S&P 500 到 2030 年有望達到 15,000 點,並重申比特幣在 wallet adoption 持續增長的情形下,長期潛在估值可達百萬美元級別。只能說,這位老兄的膽子真不是一般的大!

從無線通信到金融危機:曾經的誤判與反思

在風光的背後,Lee 也曾有過慘痛的教訓。1990 年代,他作為無線通信行業分析師,看好該領域的高速增長。但誰也沒想到,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相關板塊一落千丈,讓 Lee 栽了個大跟頭。此外,他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也一度低估了房地產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這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些經歷,讓 Lee 深刻認識到,市場並非永遠按照理性邏輯運行,有時候,非理性的情緒和意外事件,也會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信貸市場的教訓: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Lee 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一旦信貸市場失去信心,沒有任何金融市場能獨善其身。」這句話,可以說是 Lee 從金融危機中學到的最深刻的教訓。他意識到,股市的走勢,高度依賴信貸市場的信心。如果信貸市場崩潰,即使是再優秀的公司,也難逃厄運。這些挫折,促使他日後更加重視周期性指標與資金流動結構,並確立了他以歷史數據為錨點的研究風格。簡而言之,就是「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會驚人地相似」。

活躍的財經評論員:逆勢樂觀,堅持獨立觀點

Tom Lee 可謂是各大財經電視台的常客,無論是 CNBC、Bloomberg、Fox Business 還是 CNN,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不僅能言善道,更重要的是,他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這些觀點與市場主流相悖。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讓他在一眾財經評論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對象。

主流媒體的常客:CNBC、Bloomberg 的寵兒

Tom Lee 常年擔任 CNBC《Fast Money》《TechCheck》《Halftime Report》與《Closing Bell》等節目的特邀評論員與市場策略分析嘉賓。他憑藉著對市場的獨到見解和精準的預測,贏得了這些主流媒體的青睞,也讓他有更多機會向廣大投資者傳遞自己的觀點。當然,在這些節目中,他也常常與其他評論員針鋒相對,展開激烈的辯論,這些火花四濺的場面,也為節目增添了不少看點。

Wall of Worry:在懷疑中崛起

2022 年,美股大幅下跌,市場一片恐慌。此時,Tom Lee 卻堅持看多,並在年中提出市場已觸底的觀點。在當時,這個觀點簡直是離經叛道,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和嘲笑。但後來的市場走勢證明,Lee 的判斷是正確的。美股在下半年開始反彈,並逐漸走出低谷。因此,Lee 也被稱為「Wall of Worry」中的逆勢樂觀派代表。這個稱號,既是對他堅持獨立觀點的肯定,也是對他敢於挑戰市場的讚揚。

NewEdge Wealth: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橋樑

目前,Tom Lee 亦擔任 NewEdge Wealth 投資策略顧問,繼續在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交匯領域發表前沿觀點。這個身份,也反映了 Lee 對數字資產的持續關注。他不僅是一位加密貨幣的信仰者,更是一位致力於將數字資產引入傳統金融體系的推動者。他相信,數字資產將在未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他希望成為這座橋樑的建設者。

華麗轉身:執掌 BitMine,豪賭以太坊的未來

Tom Lee 的故事,如果只停留在華爾街分析師的層面,那就太小看他了。2025 年,他做出了一個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執掌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一家原本專注於比特幣挖礦的公司。這一步,不僅是 Lee 職業生涯的華麗轉身,更是一場豪賭以太坊未來的行動。他不再只是紙上談兵的分析師,而是親身下場,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加密貨幣帝國。

BitMine:從比特幣礦場到以太坊巨鯨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代碼:BMNR)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數字資產基礎設施企業。最初,該公司主要從事比特幣挖礦業務,並採用浸沒式液冷技術,以提高能源效率和算力穩定性。簡單來說,就是用更環保、更高效的方式來挖礦。但自從 Tom Lee 上任後,BitMine 的發展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們開始將重心轉向以太坊,並試圖打造一個企業級的以太坊儲備結構。這就像一家原本賣鏟子的公司,突然決定自己去挖金礦一樣,魄力十足。

大手筆:私募融資與 ATM 計劃

為了實現其以太坊戰略,BitMine 可謂是下了血本。在 Lee 上任的當月,公司就完成了一項 PIPE 私募融資,發行 55,555,556 股普通股及相關證券,每股定价 4.50 美元,募集金額高達 2.5 億美元。隨後,他們又提交了 S-3 ASR 自動註冊聲明,啟動了不超過 20 億美元的 ATM(按市價增發)計劃,由 Cantor Fitzgerald 與 ThinkEquity 擔任銷售代理。這連環操作,簡直就是資本市場上的教科書級別的案例。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構建 ETH 財政儲備,為 BitMine 的以太坊帝國添磚加瓦。

ETH 持倉:超越 20 億美元,目標 5% 總供應量

截至 7 月中旬,BitMine 披露其 ETH 總持倉達 300,657 枚,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其中包括由 2 億美元現金支持的約 60,000 枚實值期權。這還只是個開始。Lee 表示,公司正朝着「收購並質押 5% 以太坊總供應量」的目標推進。5%!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 BitMine 真的實現這個目標,那它將成為以太坊生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到了 7 月下旬,BMNR 的 ETH 持倉更是增加到了 566,776 枚,市值超過 20 億美元,為 PIPE 初始金額的近 8 倍,成為目前全球持有 ETH 數量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這種增長速度,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機構背書:Founders Fund 與 ARK Invest 的加入

BitMine 的豪賭,也吸引了眾多機構投資者的目光。Founders Fund 披露持有 BMNR 9.1% 股權,ARK Invest 亦通過場外協議購入 4,773,444 股 BMNR 股票,交易額約 1.82 億美元,並宣布將全部轉換為 ETH 儲備以支持公司戰略。這些頂級投資機構的加入,無疑為 BitMine 的以太坊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書。這也意味著,Tom Lee 的豪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以太坊財政模型:Tom Lee 的終極戰略

BitMine 在 Tom Lee 的帶領下,不再只是一家單純的加密貨幣公司,而是一個正在實踐「以太坊財政模型」的實驗室。這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將以太坊視為一種戰略資產,通過多種手段來擴大其在生態中的影響力,並最終從中獲利。這不僅僅是關於持有更多的以太坊,更是關於如何利用以太坊來重塑傳統金融。

穩定幣:以太坊的「ChatGPT 時刻」

Tom Lee 將穩定幣的崛起,視為「加密領域的 ChatGPT 時刻」。他認為,穩定幣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加密貨幣的使用門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其中。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過 2,500 億美元,其中超過 50% 的發行和約 30% 的 gas 費用均發生在以太坊網絡。這意味著,以太坊已經成為穩定幣生態的基石。隨著穩定幣獲得美國財政部和華爾街的支持,以太坊正逐步成為連接加密與傳統金融的關鍵基礎設施。這就好像高速公路的出現,為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樣。

以太坊財政型上市公司的五大優勢:Tom Lee 的獨到見解

作為 BitMine 董事會主席,Tom Lee 提出了以太坊財政型上市公司相較於 ETF 或鏈上託管模式的五項結構性優勢。這些優勢,是 Lee 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也是 BitMine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1. 可在股價高於淨資產時通過增發股份購入 ETH,實現每股淨資產(NAV)的反身性抬升: 這就像滾雪球一樣,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來購買更多的以太坊,從而提高每股淨資產,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而推高股價,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 可結合發行可轉債、出售期權等工具對沖波動性,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建倉: 這種操作需要高超的金融技巧,通過各種金融工具來降低風險,並以極低的成本來積累以太坊,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3. 擁有併購其他鏈上財政型公司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放大 NAV 杠杆: 這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通過併購來擴大自己的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競爭力。
  4. 可拓展 ETH 質押、DeFi 收益、鏈上基礎設施等業務,構建持續性現金流來源: 這就像多元化經營一樣,通過各種業務來增加收入來源,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5. 一旦其 ETH 持倉在鏈上生態中佔據核心地位,或成為穩定幣支付與清算網絡的關鍵節點,將具備類似「結構性認購權」(sovereign put)的地位,可能成為金融機構優先收購的戰略資產: 這就像擁有了「免死金牌」一樣,一旦公司在以太坊生態中佔據重要地位,就可能成為其他金融機構爭相收購的對象,從而獲得巨大的利益。

RWA:華爾街的新寵,以太坊的機會

隨著 Robinhood 等平台通過以太坊 Layer 2 推出股票代幣化服務,越來越多機構開始擁抱合規、可擴展的區塊鏈平台,而以太坊是目前唯一滿足監管適應性、生態成熟度與規模效應的主鏈。這意味著,以太坊將成為華爾街的新寵,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橋樑。

以太坊的未來:10,000 美元?Tom Lee 的豪賭

在 CoinDesk 的採訪中,Tom Lee 總結道:「穩定幣讓加密行業完成了類似 ChatGPT 的爆發。華爾街正在尋找一個能夠承載現實資產、又符合法規的鏈,以太坊正在成為那個交匯點。」Fundstrat 分析師將 ETH 的短期技術目標定為 4,000 美元,認為其年末公允價值可達 10,000 至 15,000 美元。Lee 表示:「在當前價位配置 ETH,是企業財政獲得 10 倍潛力的有效路徑。」這不僅僅是一個預測,更是一個賭注,Tom Lee 將自己的聲譽和 BitMine 的未來,都押在了以太坊身上。這場豪賭,究竟能否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