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春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兰州G2421号宗地,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由碧桂园和仲爵企业分别持股51%和49%,实际控制人或为碧桂园。此次拿地金额1.55亿元,地块位于城关青白石片区,规划建设住宅、幼儿园、社区服务设施等,总投资约2.72亿元。
然而,市场普遍认为,碧桂园此次拿地并非主动行为,而是通过与当地政府协商,以地抵债的方式解决此前项目土地摘牌成本和市政配套建设成本。此举或为碧桂园缓解债务压力,并最终转让该地块以落实保交房工作的重要举措。
这与碧桂园当前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碧桂园目前面临巨额境外债务(数百亿美元),正在积极推进债务重组。公司已向主要债权人提交重组方案,并与美元债持有人磋商细节。此外,公司还将境内9笔债务的兑付宽限期延长至2025年3月。
销售业绩方面,碧桂园也面临巨大压力。11月公司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0.1亿元,同比下滑约50.7%;前11个月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37.5亿元,同比下滑超过70%。这与市场预期转弱、需求疲软密切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碧桂园股票自4月2日起停牌至今,已超过8个月。公司也因未能按时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而受到自律监管措施。杨惠妍、莫斌等高管也因此受到处罚。
面对严峻的形势,碧桂园高层多次强调保交房的重要性,并表示将全力以赴,带领公司渡过难关,回归正常经营状态。
此次兰州拿地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碧桂园在当前困境下积极自救的努力。虽然以地抵债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但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为公司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然而,碧桂园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能否成功化解危机,仍需拭目以待。
区块链技术视角:虽然本文案例未直接涉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但我们可以探讨其潜在应用场景。例如,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土地交易、债务清算、保交房监管等环节,都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透明化、可追溯性、效率提升等目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交易的安全性。这将对房地产行业,特别是面临债务危机的企业,带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