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風下的生物股份:疫苗巨头的豪賭與內卷泥潭
2025年的仲夏,中國的養殖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宏觀經濟轉型的陣痛、養殖週期的低迷、以及動保行業內部無底線的價格戰,如同三重巨浪,不斷衝擊著每一個市場參與者。 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生物股份(600201)這家老牌疫苗巨頭,似乎也難以倖免。年中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僅僅小幅上漲1.28%,而歸母淨利潤卻斷崖式下跌50.84%,扣非淨利潤更是暴跌70.16%! 讓人不禁要問,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疫苗巨頭,究竟怎麼了?
更讓人覺得弔詭的是,在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生物股份卻在研發上投入了巨額資金。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高達7343萬元,同比增長25.6%。這筆巨額投入,能否換來公司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優勢?還是仅仅是孤注一擲的豪賭?
從機構調研的內容來看,生物股份似乎正在試圖通過一系列的“自救”措施來擺脫困境。例如,公司加大了對大單品的投入,試圖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開拓增量客戶,試圖在行業快速集中的趨勢下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公司還在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試圖在口蹄疫聯苗、非洲豬瘟、貓傳腹等高附加值產品上取得突破。
然而,這些“自救”措施真的能夠幫助生物股份走出困境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行業格局,生物股份又將如何應對?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2025年中期业绩:增长的幻影与利润的腰斩
生物股份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增长的“幻影”和利润“腰斩”的残酷现实。营收小幅爬升,看似一片向好,实则难掩其内部潜藏的巨大危机。
营收微增背后的隐忧:大单品策略的困境?
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2亿元,同比上升1.28%。这微弱的增长,在动保行业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扎眼。生物股份一直以来都奉行“大单品”策略,试图通过打造明星产品来带动整体业绩的增长。然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一策略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大单品的价格优势不再?还是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毛利率坚挺,难掩净利润断崖式下跌:博沃润泽是拖油瓶?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营收仅仅微增的情况下,生物股份的净利润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0.84%,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70.16%!这巨大的反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财报中提到,剔除全资子公司博沃润泽人药抗体项目上半年摊销影响,公司上半年盈利能力保持稳定。难道说,博沃润泽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人药项目,如今却成了拖累生物股份业绩的“拖油瓶”?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短期内无法产生收益,反而吞噬了大量的利润。这对于生物股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机构调研实录:生物股份的自救之路
面对如此糟糕的业绩,生物股份显然也坐不住了。2025年8月19日,公司接受了来自中信证券、天风证券等一众机构的调研。从调研的内容来看,生物股份正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自救”措施来摆脱困境。但这些措施,真的能奏效吗?
猪疫苗市场:价格战下的突围与市占率的迷思
猪疫苗市场一直是生物股份的“基本盘”。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进入者的不断涌入,猪疫苗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价格战,成为了常态。生物股份坦言,猪用疫苗产品价格承压,但公司匹配足够的资源去主动竞争,口蹄疫疫苗、圆环圆支疫苗、伪狂疫苗、腹泻疫苗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销量的大幅增长,真的能弥补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吗?市占率的提升,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的利润?
反刍疫苗的護城河:直销模式能否持续高增长?
与竞争激烈的猪疫苗市场不同,反刍疫苗市场似乎是生物股份的一片“净土”。公司声称,反刍疫苗构筑了极高的壁垒,叠加新品上市,反刍直销逆势增长。直销模式,的确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掌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利润率。但直销模式的扩张,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高投入的模式,能否持续支撑反刍疫苗业务的高增长?
禽苗业务的升级:四联疫苗能否力挽狂澜?
禽苗业务,一直是生物股份的短板。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公司持续推动产品聚焦、提质增效,新流法腺四联疫苗等新品上市,拉动禽苗快速增长。四联疫苗的上市,的确给禽苗业务带来了一丝曙光。但禽苗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生物股份能否凭借四联疫苗,在禽苗市场站稳脚跟?
宠物板块的野心:金宠平台能否撬动千亿市场?
近年来,宠物经济持续火爆。生物股份也看到了宠物市场的巨大潜力,适时建立线上金宠平台,前端通过消费大数据,帮助公司精准选品,投放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和用户心智。金宠平台,无疑是生物股份在宠物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但宠物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生物股份的金宠平台,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撬动千亿市场?
研发豪賭:生物股份的未来引擎?
如果说市场策略是生物股份的战术调整,那么在研发上的巨额投入,无疑是其面向未来的战略豪賭。面对内卷加剧的市场,生物股份似乎坚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高研发投入,真的能保证高回报吗?
非洲猪瘟疫苗:曙光初现,道阻且长
非洲猪瘟,一直是养殖户心中的噩梦。一旦爆发,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也备受关注。生物股份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公司取得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临床批件后,按照常规疫苗申请流程,下一步会在田间开展实验,临床实验时间约5-6个月。但即使临床试验顺利通过,后续的新兽药注册、复核实验等流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无疑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生物股份能否坚持到最后?
猫传腹mRNA疫苗:All in or nothing?
猫传腹,被称为“猫中绝症”,致死率高达100%。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有效的猫传腹疫苗及治疗药物。生物股份在猫传腹mRNA疫苗的研发上,可谓是孤注一掷。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进行了mRN疫苗技术跨物种平台的验证,证明mRN疫苗技术在猪、牛、羊、宠物上的可行性,今年7月猫传染性腹膜炎mRN疫苗临床试验获批,填补了国际空白。猫传腹mRNA疫苗的研发,无疑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賭。一旦成功,生物股份将在宠物疫苗领域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但如果失败,前期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将付诸东流。
口蹄疫多联多价疫苗:降本增效的利器?
口蹄疫,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疫病之一。传统的口蹄疫疫苗,需要多次免疫,给养殖户带来不便。生物股份正在研发口蹄疫多联多价疫苗,试图通过一次免疫,同时预防多种疾病,从而降低养殖户的防疫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今年公司将进入口蹄疫多联多价疫苗时代,口蹄疫+BVD+IBR牛三联灭活疫苗临床已获批。口蹄疫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无疑是解决行业痛点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难度较高,生物股份能否成功克服技术难题,推出安全有效的多联多价疫苗?
布病疫苗的算盘:P3实验室的秘密武器?
在众多疫苗产品线中,布病疫苗或许不是最耀眼的,但却是生物股份不可忽视的一枚棋子。尤其是在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内蒙古,牛羊养殖是支柱产业,布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股份深耕布病疫苗多年,究竟有何底气?
低中高产品梯队:收割地方市场的利器
生物股份在布病疫苗上布局时间长,产品积淀深,已经形成了品类丰富,低中高搭配的产品梯队。从过去免疫效果一般,价格便宜的产品,经过迭代,实现了免疫效果好、产品毛利高的高端产品,其中以M5-90布病疫苗、Rev.1布病疫苗、S19布病疫苗为代表,均已成为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这种高中低搭配的产品策略,无疑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抢占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生物股份拥有P3实验室,布病疫苗研发速度和便利度远高于同业。P3实验室,是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重要平台。拥有P3实验室,意味着生物股份在布病疫苗的研发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或许才是生物股份敢于在布病疫苗领域持续投入,并不断扩大领先优势的真正底气所在。
资本市场的罗生门:融资融券的真相
在生物股份的这出大戏中,资本市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融资融券数据,往往被视为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然而,这些数据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4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9.78万,融券余额增加。融资净流入,意味着投资者看好生物股份的未来,愿意借钱买入;融券净流入,则意味着投资者认为生物股份的股价将会下跌,愿意借券卖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操作,同时出现在同一只股票上,无疑给生物股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
到底是谁在看多,谁在看空?融资融券数据,真的能够反映市场的真实情绪吗?或许,这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场罗生门,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深度剖析:生物股份的困境与未来
生物股份的2025年中报,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业绩下滑,更暴露了整个动保行业面临的困境。宏观经济下行、养殖周期波动、行业内卷加剧,这些外部因素,固然对生物股份的业绩造成了冲击。但更重要的是,生物股份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单品策略的局限性、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新业务拓展的风险,这些内部因素,同样制约着生物股份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生物股份能否成功转型,摆脱困境,重回增长轨道?
非洲猪瘟疫苗、猫传腹mRNA疫苗等创新产品的研发,无疑是生物股份未来的希望所在。但这些研发项目,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生物股份能否在研发上取得突破,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总而言之,生物股份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生物股份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