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告赢山寨瑞幸”:中国品牌出海的黑色幽默?
瑞幸咖啡在泰国告赢“山寨瑞幸”的商标侵权案,这事儿听起来大快人心,但仔细一琢磨,却让人觉得有点讽刺。3月10日的消息显示,泰国法院判决“山寨瑞幸”撤销已注册的瑞幸相关商标,且不得继续使用相关瑞幸标识,并赔偿瑞幸咖啡损失。这笔赔偿金可不低,一次性赔偿加上按日起算的持续赔偿,总额已经超过了60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超千万元。
泰国“瑞幸”:一场拙劣的模仿秀
不得不说,这“山寨瑞幸”的手段实在不高明。字体、颜色、鹿头Logo,几乎是全方位的复制,唯一的变化就是鹿头方向从朝右变成了朝左,还在“luckin coffee”下面加了一行泰文。这种模仿,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赤裸裸的抄袭。2022年初,就有中国网友在泰国发现了这家“瑞幸”,当时我就觉得这未免也太明目张胆了。
东南亚市场的“贴牌抢注”乱象
瑞幸这次胜诉,某种程度上也揭开了东南亚市场长期存在的“贴牌抢注”乱象。实际上,受害者远不止瑞幸一家。顺丰、极兔、周生生、周大福、奈雪的茶、农夫山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品牌,都在泰国遭遇过类似的侵权行为。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些投机者试图通过抢先注册商标,然后向真正的品牌方索要高额费用,或者直接利用品牌知名度进行非法牟利。
这种“贴牌抢注”的伎俩,说白了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商标注册的审查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人可以轻易地抢注他人的商标。而一旦商标被抢注,真正的品牌方想要维权,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中国品牌出海:知识产权保护是场持久战
瑞幸这次胜诉,当然值得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品牌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此解决。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时,必须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把功夫做在前面。
福建省政协常委夏先鹏就建议,出海企业要采取前瞻性策略,充分研究出海目标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执法司法环境,调研当地的知识产权制度,将其作为投资和运营评估的重要考虑因素。
我认为,除了提前做好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之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当地市场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侵权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场“瑞幸告赢山寨瑞幸”的案例,与其说是瑞幸的胜利,不如说是给所有中国品牌敲响了一记警钟。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