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特朗普造船业复兴计划:一场豪赌还是饮鸩止渴?

特朗普政府重拾“美国优先”策略,试图通过复兴本土造船业来挑战亚洲大国的航运霸权,这听起来像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情节。然而,在理想主义的光环下,却隐藏着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大地震”的风险。航运业的资深人士纷纷站出来疾呼:这步棋走得险,很可能得不偿失。

保护主义的算盘与现实的骨感

特朗普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用高额的港口停靠费来“惩罚”那些在亚洲建造的船只,尤其是来自某个特定亚洲大国的船只。这笔钱,自然是为了补贴美国的造船企业,让他们更有竞争力。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警告说,这看似针对外国船只的收费,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每年可能增加高达300亿美元的开支。这相当于每个美国人都要为特朗普的“造船梦”买单。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可能会因此翻倍,这无疑会削弱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用航运理事会首席执行官Joe Kramek的话说,这种“破坏性提议”必须重新考虑,否则将对经济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

供应链的脆弱性:别高估了美国的承受能力

全球供应链是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特朗普的计划,就像是在这套系统里扔了一颗炸弹。

设想一下,如果船东为了规避高额费用,减少在美国港口的停靠次数,会发生什么?货物都涌向少数几个大港口,造成拥堵,而那些小港口则可能被直接“抛弃”。零售商和制造商将面临进口货物短缺、出口产品滞销的困境,这与新冠疫情初期全球贸易流动受阻的情形何其相似!当时,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港口拥堵、货物积压、物价飞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的首席执行官Soren Toft已经表示,为了减轻影响,公司可能会跳过奥克兰港等较小的港口,但这无疑会加剧大港口的压力。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整个供应链更加脆弱。

国际贸易的博弈: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特朗普的计划,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场国际贸易的博弈。如果美国单方面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其他国家会作何反应?贸易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集装箱船船东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 首席执行官Jeremy Nixon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该计划可能对远洋运输承运人及其客户造成“严重损害”,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更何况,美国的造船业真的有能力承担起复兴的重任吗?在劳动力成本高企、技术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有了政府的补贴,美国的造船企业能否与亚洲的竞争对手抗衡,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自由贸易的迷雾》一书的作者,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欧文就曾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在短期内或许能够保护国内产业,但长期来看,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技术创新,最终损害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

与其豪赌一场胜算渺茫的“造船业复兴”,不如回归理性,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这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