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消费贷市场再度升温,各大银行纷纷祭出“花式”营销手段,利率竞争日趋激烈。多家银行推出限时免息、利率折扣等优惠活动,消费贷利率已降至“2字头”,甚至出现“团购价”。例如,杭州银行推出贷款优惠券,最低利率可达2.88%;浦发银行“浦闪贷”最低年化利率(单利)达2.88%;民生银行“民易贷”最低利率低至2.76%;北京银行“京e贷”最低年化利率(单利)为2.76%。更有农商行推出“团购”模式,最低利率可达2.68%。

消费贷款涵盖长期、中长期和短期三种类型,近年来在惠民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成为银行重点发展领域。由于企业资金需求不足,对公贷款发放难度加大,消费贷成为银行零售信贷扩张和盈利增长的重要途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对于消费者而言,低利率能够减轻还款负担,刺激消费。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过度负债和超前消费,增加后期还款压力。对于银行来说,低利率直接影响利息收入和盈利能力,尤其在净息差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利率“内卷”加剧了经营压力。更重要的是,过低的利率可能导致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或投资领域,增加风险,并提高风控难度。

因此,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银行需科学测算利率,避免盲目下调;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加强授信管理,严格审批流程,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加强消费者金融教育,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非法中介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享受低利率红利的同时,消费者需理性借贷,避免因过度负债而影响自身财务状况。银行也应在追求业务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