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李在明,這位共同民主黨的砥柱,在總統大選中敗給了尹錫悅。彼時,他將加密貨幣政策視為吸引年輕選民和散戶投資者的利器,試圖藉此一舉攻下總統寶座。然而,命運弄人,兩次選舉失利,李在明彷彿被貼上了「永遠的候選人」的標籤,在政壇的道路上屢戰屢敗,不免讓人感嘆時不我予。甚至有人戲稱他有「金魚腦」,記不住教訓。
但政治的詭譎之處,就在於它永遠充滿著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時間來到2024年12月,韓國政壇驟然變天。尹錫悅總統,這位被寄予厚望的保守派領袖,竟然試圖頒布戒嚴令,這無異於在自由民主的韓國社會引爆了一顆震撼彈。憲政危機爆發,輿論譁然,國會更是群情激憤。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尹錫悅迅速遭到彈劾,總統寶座空懸。這場突如其來的政治地震,不僅讓總統大位提前兩年進入真空期,更打破了韓國政壇原有的權力平衡,而這一切,恰恰為李在明,這位屢敗屢戰的政治人物,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上位機會。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權力架構崩塌,國會陷入動蕩之際,李在明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政治敏銳度和行動力。他深知,機會稍縱即逝,必須以雷霆之勢抓住它。他迅速召集黨內議員,直奔國會大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發起了直播,將這場政治鬥爭的過程公之於眾,讓全國人民共同見證。在直播中,他慷慨激昂地陳述觀點,呼籲民眾支持推翻戒嚴令。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民眾的歡呼和簇擁下,他竟然翻牆進入了國會!這一舉動,無疑將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讓他在支持者心中,成為了更合適的總統人選。
「我必須盡快讓盡可能多的國民了解這一情況!」他在直播中聲嘶力竭地呼籲,希望民眾能夠親眼見證國會推翻戒嚴令的歷史性時刻。這句話,不僅展現了他的政治決心,也體現了他對韓國民主的 deeply rooted belief. 畢竟,韓國人民對於威權統治的記憶,並未完全消散。
最終,在總統補選中,李在明以49.2%的得票率力壓對手金文洙(36.8%),成功當選韓國第21屆總統。對於他的支持者而言,這是一次「無論如何都要贏」的勝利,是三次參選後的正名之戰。許多支持者喜極而泣,高呼著「李在明萬歲!」,彷彿看到了韓國的希望。而那些曾經嘲笑他是「永遠的候選人」的人,此刻也只能默默接受這個事實:李在明,真的當選總統了!
李在明的當選,不僅僅是個人的勝利,更可能預示著韓國加密貨幣政策即將迎來一次根本性的轉變。要知道,李在明可是政壇上出了名的「加密貨幣擁護者」。早在競選期間,他就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加密貨幣政策,試圖將韓國打造成為亞洲的「加密貨幣中心」。他的當選,無疑為韓國的加密貨幣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無數的加密貨幣投資者看到了希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韓國的加密貨幣市場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李在明對韓國加密貨幣的承諾,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組合拳。早在就任之前,他就已將虛擬資產定位為國家金融改革的關鍵一環,並且首次將其納入總統級別的承諾體系。他的目標很明確:通過頂層制度設計,重塑加密貨幣市場的合法性與安全性,讓加密貨幣不再是投機者的樂園,而是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他的核心主張包括:推動虛擬資產現貨ETF合法化,引導規模龐大的韓國國民養老基金(約8840億美元)配置加密資產,以及構建以韓元為錨定的穩定幣體系。這三箭齊發,目標直指韓國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他對韓元穩定幣的執著。在YouTube直播中,他公開表示:「為了防止國家財富外流,需要建立以韓元為基礎的穩定貨幣市場。」這番話擲地有聲,不僅體現了他對數字資產國際競爭格局的敏銳洞察,也直接回應了監管層對Tether(USDT)和USD Coin(USDC)等美元穩定幣在韓國境內交易中佔比日益攀升的擔憂。畢竟,誰也不想看到本國的金融命脈,被外國的數字貨幣所掌控。
據韓國央行數據,僅2025年第一季度,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交易額已高達57萬億韓元,佔穩定幣總交易量的一半以上。這意味著,韓國的加密貨幣市場,正在被美元穩定幣所主導,這對於韓國的金融主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林智群律師就曾評論說,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慢慢地韓國的金融自主性就被蠶食殆盡了。 因此,李在明力推韓元穩定幣,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捍衛韓國的金融主權。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李在明計劃「由政府主導整頓市場、降低手續費、建立綜合監管系統」,並推動成立專門的「數字資產監管局」。他的核心思路是:通過官方主導,為普通投資者提供更安全的交易環境,推動加密資產從「投機工具」向「資產配置選項」轉變。他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加密貨幣市場中來,而不是讓這個市場成為少數人的「提款機」。
事實上,這並非李在明首次在數字金融領域發聲。早在2021年,他就主張推遲原定於2022年开徵的虛擬資產所得稅,強調「監管先行,徵稅在後」。他還提議將徵稅門檻從250萬韓元大幅提升至與股票投資持平的5000萬韓元,並允許虧損抵扣,以減輕散戶負擔、提升政策公平性。這一系列舉措,都顯示出他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深入了解,以及對普通投資者的關懷。
如今,這套以ETF、穩定幣、監管體制為核心的政策路線圖,已不再是競選口號,正隨著李在明的執政逐步轉化為具體提案。對於韓國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這或許意味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金融體系的邊緣走向制度核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韓國將成為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的典範。
然而,李在明大力推動韓元穩定幣的計劃並非一帆風順,反對的聲浪也如影隨形。政壇上,新改革黨總統候選人李准錫便對此提出了猛烈的抨擊。他在社交媒體上毫不客氣地指出,李在明的經濟觀點「總是危險且充滿實驗性」,他認為李在明輕率地拋出未經實踐檢驗的想法,顯然不了解市場,只是在重複空洞的口號。這番話,可謂是針鋒相對,直指李在明的政策軟肋。
李准錫特別提及了曾震驚全球的Terra/Luna事件。這個聲稱與韓元掛鉤,卻依靠算法維持價格的「穩定幣」項目,最終崩盤導致數十萬投資者血本無歸。Luna的崩盤,讓「穩定幣」一詞在韓國公眾心中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也成為保守陣營攻擊李在明政策的主要突破口。李准錫指責李在明的主張是在「重蹈覆轍」,是「用國家信用為虛幻結構背書」。這種說法,顯然是想藉Luna事件,來動搖民眾對李在明政策的信心。
面對李准錫的猛烈攻擊,民主黨陣營也迅速做出了反擊。前議員金炳旭公開表示,僅憑Terra和Luna事件就全盤否定韓元穩定幣,顯然與國際監管趨勢背道而馳。他解釋道,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監管機構已明確將「算法穩定幣」(如Terra/Luna)排除在合規穩定幣範疇之外,認為其波動性過高,難以成為可靠的儲值手段。金議員的這番話,試圖將李在明的政策與Luna的失敗區隔開來,強調韓元穩定幣並非算法穩定幣,而是更加安全可靠的選擇。
金炳旭強調,真正的合規穩定幣應採用「1:1全額抵押」模式,即用現金或短期國債等安全資產足額擔保,實時披露儲備金狀況並承擔即時贖回義務。他指出,當前主流的Tether(USDT)等即屬此類。相比之下,李准錫對所有穩定幣「一刀切」的否定態度,暴露了其對全球加密監管框架理解的偏差。金議員的這番話,無疑是在為李在明辯護,試圖證明他的政策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另一名民主黨議員閔炳德的回應則更具諷刺意味:「如果因為一臺復印機壞了就要淘汰整個印刷術,那未免太可笑了。」他將穩定幣比作金融技術發展的一個階段,強調應通過制度化監管來規範其發展,而非因個別失敗案例就全面封殺。這種說法,顯然是想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穩定幣的發展,認為不應因噎廢食。
這場關於韓元穩定幣的爭論,不僅僅是技術路線之爭,更是一場意識形態之戰。保守派認為,政府不應為加密貨幣背書,而應保持謹慎態度;而進步派則認為,政府應積極擁抱新技術,通過監管來引導其發展。這場爭論的結果,將直接影響韓國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走向。或許,只有時間才能證明,誰的觀點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