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研設計業績會風暴:股價跳水、訂單延遲,如何自救?

内容 隐藏

腥風血雨的業績說明會:建研設計股價跳水背後的真相?

八月底的這場建研設計(301167)業績說明會,簡直就是一場公開處刑。先別說股價已經像自由落體一樣往下掉了,光看股東們的提問,字字句句都帶著血淚控訴,簡直能把董秘的臉都給燒穿了!什麼叫「真金白銀的錢打水漂」,這根本就是股東在怒吼啊!

延遲訂單之謎:下半年能否鹹魚翻身?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那些「原延遲的訂單」。訂單延遲,對設計公司來說,簡直就是慢性自殺。沒項目,就沒收入,沒收入,股價就更慘。董秘的回覆呢?官腔官調!什麼「全面配合客戶」、「提升服務效率」,聽起來好像很努力,但實際上呢?還不是在拖時間!一句「下半年的業績情況受外部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尚不能確定」,直接把所有希望都澆熄了。說白了,就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開工,能不能賺錢,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回答,簡直比A股還讓人絕望!

股價暴跌的罪魁禍首:真的是市場情緒?

更讓人火大的是,當股東質問「為啥股價跌跌不休」時,董秘居然用「金融政策調控、市場供需變化、投資者情緒」這種萬用理由來搪塞!這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一家公司的股價,當然會受到大環境影響,但說到底,還不是因為你自己的業績不行嗎?

董秘的太極拳:業績不確定性的完美迴避

把責任推給市場情緒,簡直是上市公司最愛的伎倆。好像只要說一句「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就能把所有問題都撇得一乾二淨。但投資者是瞎了嗎?難道他們不知道股市有風險?問題是,你建研設計的風險,是不是比別家公司更高?你的不確定性,是不是比別人更大?董秘這套太極拳打得再漂亮,也掩蓋不了股價持續探底的真相。

一季度天堂,二季度地獄:誰偷走了建研設計的利潤?

要說建研設計這家公司也是挺有意思的,今年一季度業績明明還尚可,結果到了二季度,直接變成「白忙還虧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難道是中了什麼邪?

信用減值損失:會計師的鍋?還是管理層的無能?

董秘給出的解釋是「信用減值損失增加」。說實話,這玩意兒聽起來就很玄乎。簡單來說,就是應收帳款收不回來,變成壞帳了。但問題是,為什麼會突然增加這麼多?是客戶違約?還是項目出了問題?又或者是…管理層根本就沒好好催款?一句「將繼續加強應收帳款催收,控制減值損失的增長」,根本無法讓人信服。這種理由,要嘛是會計師在甩鍋,要嘛就是管理層的無能!

來自股東的灵魂拷問:你們到底在幹嘛?

在這一連串的提問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句簡單粗暴的「以前的請答復!謝謝!」。這背後,隱藏著股東對建研設計深深的不信任和不滿。他們的問題,可能早就被提出來了,但卻遲遲沒有得到解答。這種被忽視的感覺,比虧錢更讓人惱火!

敷衍了事的回答:把投資者當傻子?

更可悲的是,董秘的回覆卻依然是那套官方說辭。把之前的回答複製貼上,然後再說一句「前面的提問已經復」,就想打發股東?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簡直就是把投資者當傻子!難道他們不知道,股東們花時間參加業績說明會,是想聽到真誠的回答,而不是這種毫無營養的罐頭訊息?

盈利能力保衛戰:一堆聽起來很厲害的空話

面對股東對盈利能力的質疑,建研設計的回應簡直就是一場文字遊戲。什麼「持續提升作品品質」、「強化科研創新能力」、「優化全鏈條服務」,這些話聽起來都非常正確,但仔細一想,卻又空洞無物。哪家公司不希望提升品質?哪家公司不希望加強科研?但問題是,你建研設計到底打算怎麼做?

新質生產力?別鬧了,先活下去再說吧!

更搞笑的是,董秘還提到了「新質生產力」,說要「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拜託!現在公司都快虧死了,還在談什麼高大上的概念?先想想怎麼把應收帳款收回來,怎麼讓公司活下去,才是正經事吧!這種空洞的口號,除了能讓領導開心,對投資者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省外擴張的豪賭:是雄心壯志還是不自量力?

為了拓展業務,建研設計計劃在上海、海口、深圳、重慶、南京等地設立分支機構。這聽起來很有野心,但問題是,現在行業需求都不足了,你還想跑去外面搶食?這到底是雄心壯志,還是不自量力?

需求不足的真相:畫餅充飢的未來藍圖

董秘自己也承認,「由於當前行業需求不足,公司省外業務拓展難度及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加大,投資效果可能達不到預期盈利要求」。既然知道有風險,為什麼還要硬著頭皮上?難道只是為了給投資者畫一張「未來藍圖」,好讓他們繼續抱有幻想?這種做法,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成本控制的迷霧:BIM技術真能拯救建研設計?

建研設計聲稱,他們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對成本費用支出的控制。還說要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健全業務與財務融合平台,探索以項目效益為核心的成本核算。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全面預算管理:數字遊戲的遮羞布?

我個人對這種「全面預算管理」持保留態度。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數字遊戲,管理層為了完成預算目標,可能會採取一些短視的行為,反而損害了公司的長遠利益。至於BIM技術,雖然確實可以提高設計效率,但要說它能「拯救」建研設計,未免也太誇張了。說到底,成本控制的關鍵,還是在於精細化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而不是靠幾個 fancy 的技術。

可控核聚變的誘惑:蹭熱點還是真佈局?

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建研設計居然和「可控核聚變」扯上了關係!他們中標了一個「聚變新能水冷系統項目」,然後就被股民追問,是不是要進軍這個高科技領域了?

對營收影響不大:那說個屁啊!

結果董秘的回答是:「該項目預計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既然影響不大,那還拿出來說個屁啊!難道只是為了蹭個熱點,讓股價稍微漲一漲?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把投資者當猴耍!可控核聚變聽起來很牛逼,但如果對公司的實際業績沒有幫助,那就是空談!

業務結構調整:多元化轉型是萬靈藥?

眼看著建築設計行業不景氣,建研設計也開始考慮轉型,聲稱要拓展合同能源管理、歷史建築保護、建築消防、鄉村建設設計等多元化業務。這種多元化轉型,聽起來好像能增加收入來源,降低風險,但真的能成為建研設計的救命稻草嗎?

全產業鏈服務:又一個聽起來很美的故事

更進一步,建研設計還想打造「全產業鏈服務」,包括設計牽頭EPC、全過程諮詢、工程質量檢測等。這聽起來好像很完美,能把所有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資金投入和經驗積累,建研設計真的有能力做到嗎?還是只是在講一個聽起來很美的故事?

增長潛力與風險:廢話文學的巔峰之作

最後,當股東問到「未來的增長潛力如何」時,建研設計的回覆簡直就是一篇完美的「廢話文學」範本。他們先是說要「夯實建築設計主業」、「完善新興業務佈局」、「拓展多元化業務」、「持續拓展產業鏈延伸業務」、「加速人工智能應用部署」,然後又說「增長潛力也受到市場競爭風險、業務創新風險、業務區域性風險、省外市場開拓風險、質量管理風險、人才流失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各種風險:所以你到底能不能行?

這種回答,簡直就是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一遍,等於什麼都沒說。既說了增長的希望,又列了一堆風險,讓人根本不知道該相信什麼。說白了,就是「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有可能會好,有可能會壞,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實在是讓人無語。

元宇宙建築應用:別做白日夢了!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有股東問建研設計,有沒有在「元宇宙、遊戲類建築應用設計」方面有安排?這簡直是問到點了!現在什麼火就想蹭什麼,連元宇宙都不放過!

董秘的無奈:臣妾做不到啊!

董秘的回答也很直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承接过元宇宙、游戏类建筑设计项目」。這句話背後,隱藏著深深的無奈。不是不想做,而是臣妾做不到啊!元宇宙建築設計,聽起來很 fancy,但對於建研設計這種傳統建築設計公司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想靠這個翻身,還不如去買彩票!

建研設計的中場戰事:一份冰冷的財報解讀

看完了董秘的精彩表演,讓我們回到現實,冷靜地分析一下建研設計的財報。2025年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59億元,同比下降7.7%;歸母淨利潤1008.58萬元,同比上升78.44%。這數據乍看之下,好像還不錯,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營收下滑,淨利暴漲:魔鬼藏在細節裡

營收下降,代表公司接到的項目變少了;淨利潤上升,卻是因為去年的基數太低。這種「低基數效應」,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仔細分析營收結構和成本控制,才能看出建研設計的真實狀況。

二季度巨虧:別跟我說什麼信用減值損失!

更讓人擔憂的是,今年第二季度,建研設計單季度歸母淨利潤居然是-72.47萬元,同比下降111.97%!這就是所謂的「一季度天堂,二季度地獄」!雖然董秘一再強調是「信用減值損失增加」導致的,但這種解釋,實在難以讓人信服。難道建研設計的客戶都是老賴嗎?還是公司在項目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出了問題?

所以,建研設計的未來在哪裡?

看完這場腥風血雨的業績說明會,以及冰冷的財報數字,我不禁要問:建研設計的未來在哪裡?多元化轉型、全產業鏈佈局、擁抱新科技…這些聽起來很美好的願景,能否真正帶領建研設計走出困境?還是只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

股價持續下跌、盈利能力下滑、管理層態度敷衍…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令人擔憂的結論:建研設計可能正在走下坡路。如果公司不能痛定思痛,徹底反思自身的經營策略和管理模式,那麼等待它的,或許只有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