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震盪:一場看似穩定的風暴?

川普的「大而美」,是蜜糖還是毒藥?

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川普總統心心念念的「大而美」法案,這消息一出,幣圈可說是議論紛紛。說是「大而美」,其實骨子裡就是大規模的減稅和支出。表面上,這似乎能刺激經濟,讓大家手頭寬裕,更有閒錢投入高風險的加密貨幣市場。但仔細想想,這真的那麼美好嗎?

減稅意味著政府收入減少,為了維持支出,勢必得舉債。美國國債已經是天文數字,再這樣下去,美元的信用還能撐多久?美元一旦貶值,加密貨幣作為替代資產,或許會迎來一波漲勢。但同時,也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通貨膨脹,讓整個經濟體系陷入混亂。更別提這法案在眾議院是以極微弱的差距通過,背後代表的是嚴重的政治分歧。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對市場最大的威脅。所以,這「大而美」法案,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恐怕還得讓時間來證明。

非農數據背後的隱憂:就業市場真的穩了嗎?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6月非農就業數據,乍看之下還不錯,新增就業人數超出了市場預期。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隱藏著不少隱憂。首先,雖然新增就業人數增加,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這反映出企業的招聘意願正在下降。想想也是,在高利率的環境下,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自然會更加謹慎。

更令人擔憂的是,失業率雖然下降,但這很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找工作,退出勞動力市場。這些人並沒有被計算在失業人口中,但他們的確是潛在的失業人口。此外,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仍然居高不下,這也暗示著就業市場正在逐步降溫。美國聯準會一直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數據,如果就業市場持續疲軟,他們可能會被迫提前降息。但降息真的是萬靈丹嗎?在通膨壓力仍然存在的背景下,降息可能會適得其反,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所以,這看似穩定的就業市場,其實可能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市場脈動:幣價漲跌的羅生門

BTC 破十萬,ETH 緊隨:牛市真的來了嗎?

比特幣 (BTC) 價格一舉突破十萬美元大關,以太幣 (ETH) 也緊隨其後,市場一片歡騰,牛市的呼聲再次甚囂塵上。但我總覺得,這波漲勢來得有點太快、太猛,讓人不禁懷疑它的可持續性。當然,基本面上,比特幣減半、機構資金入場等利好因素確實存在。但別忘了,市場情緒往往是短線波動的主導力量。現在大家都沉浸在 FOMO (害怕錯過) 的情緒中,瘋狂追漲,但這種情緒能持續多久?一旦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恐慌情緒很容易蔓延,引發踩踏事件。

更何況,十萬美元這個價位,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心理壓力。很多人都在等著這個價位拋售獲利,一旦拋壓過大,很容易引發一波深度回調。所以,雖然牛市的曙光看似已經出現,但前方仍然充滿變數,切記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高。

穩定幣的暗流:USDT 增發,USDC 加碼

Tether (USDT) 又增發了 10 億枚,Circle (USDC) 也在 Solana 鏈上增發了 2.5 億美元。穩定幣增發,通常被視為市場資金充裕的信號,意味著有更多的資金準備入場購買加密貨幣。但這次的增發,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一方面,美國監管機構對穩定幣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Tether 和 Circle 面臨的合規壓力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穩定幣的儲備透明度問題一直備受質疑,市場對它們的信任度也並非牢不可破。

在這種情況下,Tether 和 Circle 大規模增發穩定幣,難免讓人懷疑它們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還是為了掩蓋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這背後的水,恐怕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

山寨幣的狂歡:DOGE、XRP、TRX 的逆襲?

狗狗幣 (DOGE)、瑞波幣 (XRP)、波場幣 (TRX) 等山寨幣最近表現亮眼,漲幅甚至超過了比特幣和以太幣。這是否意味著山寨幣的春天來了?我個人對此持謹慎態度。山寨幣的漲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情緒和炒作,基本面往往相對薄弱。一旦市場情緒逆轉,山寨幣很容易被打回原形。更何況,很多山寨幣都存在著嚴重的中心化問題,項目方的操縱空間很大。如果你對這些山寨幣不夠了解,盲目跟風很容易成為接盤俠。

當然,有些山寨幣確實具有一定的潛力,例如一些專注於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或 NFT (非同質化代幣) 的項目。但投資山寨幣,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研究,了解項目的基本面、團隊背景、技術實力等,切勿聽信網路上的一些誇大宣傳。

政策迷霧:監管之手何時落下?

穩定幣立法:美國國債的新救星?

美國財長竟然說穩定幣立法將推動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這話聽起來實在是太玄幻了!難道美國政府缺錢缺到要靠穩定幣來填補了嗎?穩定幣背後掛鉤的資產,不管是美元還是美國國債,終究還是要回歸到傳統金融體系。如果穩定幣真的大量購買美國國債,那是不是意味著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這種融合是好是壞,還很難說。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傳統資金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提高市場的流動性。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加密貨幣市場受到更多傳統金融的影響,失去其去中心化的本質。更何況,如果美國國債出現問題,那掛鉤國債的穩定幣也會跟著遭殃,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可能受到波及。所以,財長的這番話,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加密稅收改革:Lummis 的豪賭?

參議員 Cynthia Lummis 提出了一項全面的數位資產稅收法案,試圖為加密貨幣行業爭取更公平的待遇。這無疑是對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大利好。如果法案能夠順利通過,將大大降低加密貨幣交易的稅務成本,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例如,法案中提出的「小額交易免稅」規則,將鼓勵更多的人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日常支付,促進加密貨幣的普及。

但要讓這項法案順利通過,恐怕並不容易。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既想利用加密貨幣的創新,又擔心加密貨幣會威脅到美元的地位。更何況,稅收改革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將非常激烈。Lummis 的這場豪賭,能否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財長放狠話:貿易戰烽火再起?

美國財長警告貿易夥伴不要延長貿易談判,稱如果沒有取得進展,關稅可能會回升。這擺明了就是要脅其他國家,逼迫他們在貿易問題上讓步。但這種強硬的姿態,真的能解決問題嗎?貿易戰的本質是利益之爭,沒有人願意輕易讓步。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加徵關稅,很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導致貿易摩擦升級,最終損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加密貨幣市場對貿易戰的反應通常比較敏感。一方面,貿易戰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資金流出加密貨幣市場。但另一方面,貿易戰也可能導致法幣貶值,促使投資者尋找替代資產,例如比特幣。所以,貿易戰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是雙向的,很難預測。

應用落地:區塊鏈的下一個風口

OpenAI 否認發幣:誰在渾水摸魚?

OpenAI 出面否認發行代幣,還聲明跟 Robinhood 沒有合作關係,這消息一出,真是讓人一頭霧水。「OpenAI 代幣」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不是 OpenAI 官方發行的,那又是誰在冒名行騙?幣圈的騙局層出不窮,防不勝防。這次的「OpenAI 代幣」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在投資任何加密貨幣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確認項目的真實性,切勿輕信任何來路不明的消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特別強調,任何 OpenAI 股權的轉讓都需要經過他們的批准,而且他們並沒有批准任何轉讓。這意味著,市面上任何聲稱可以交易 OpenAI 股權的行為,都是非法的。如果你不小心購買了這些所謂的「OpenAI 股權」,很可能血本無歸。

YZi Labs 投資 Digital Asset:傳統金融的擁抱?

YZi Labs 宣布投資 Digital Asset,這家公司專門為受監管市場構建合規解決方案。這筆投資的意義非凡,它代表著傳統金融機構正在逐步接受區塊鏈技術,並開始探索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Digital Asset 專注於合規解決方案,這也反映出監管在區塊鏈應用中的重要性。只有在合規的前提下,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被大規模採用。

這次參與 Digital Asset E 輪融資的機構,還包括 DRW、Tradeweb、DTCC、Citadel Securities 和高盛等主要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參與,進一步證明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力。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與區塊鏈公司合作,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幣圈百態:真相與謊言的交織

Grayscale 的 ETF 夢:SEC 的下一步?

Grayscale 真是命運多舛!好不容易盼到 SEC 批准他們的數位大型股基金轉型為 ETF,結果隔一天 SEC 又突然喊停,說是「暫停上市」。這簡直是給了 Grayscale 一個狠狠的巴掌!SEC 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是故意刁難,還是真的在制定更完善的加密貨幣 ETF 上市框架?

Grayscale 的發言人表示,他們仍然會繼續努力,爭取讓該基金上市。但 SEC 的態度不明朗,讓 Grayscale 的 ETF 之路充滿變數。不過,這次事件也給了其他加密貨幣帶來了希望。分析師認為,一旦 SEC 制定了明確的規則,未來可能會批准更多單一現貨加密貨幣 ETF,例如 XRP、SOL、ADA 等。這對這些加密貨幣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Strategy 面臨集體訴訟:Saylor 的信仰危機?

Michael Saylor 領導的 Strategy 公司(前 MicroStrategy)被紐約 Pomerantz 律師事務所告了!罪名是就其比特幣投資策略的盈利性做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這對 Saylor 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Saylor 一直是比特幣的忠實擁護者,甚至將公司的資金大量投入比特幣。但現在,他的投資策略卻受到了質疑,這讓他情何以堪?

訴訟指控 Strategy 誇大了其比特幣投資策略的盈利能力,淡化了比特幣的波動性風險,且未能充分披露採用新會計準則(ASU 2023-08)對財務報表的影响。如果這些指控屬實,Strategy 可能會面臨巨額賠償。而 Saylor 的個人聲譽,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是否會動搖 Saylor 對比特幣的信仰,我們不得而知。

Nano Labs 豪擲五千萬鎂買 BNB:囤幣過冬?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Nano Labs 宣布斥資 5000 萬美元購買了 74,315 枚 BNB。這家公司到底在想什麼?是看好 BNB 的未來,還是單純的囤幣過冬?要知道,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極高,5000 萬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 BNB 價格下跌,Nano Labs 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當然,Nano Labs 也可能是在進行長期投資,看好 BNB 在幣安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但無論如何,這筆交易都顯示出 Nano Labs 對加密貨幣市場的信心。隨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涉足加密貨幣領域,加密貨幣市場的成熟度也將不斷提高。

99% 的人都在賺錢?:你被平均了嗎?

數據顯示,目前 99% 的比特幣持有者都處於盈利狀態。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但你真的賺到錢了嗎?要知道,這些數據只是平均值,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況。很可能,少數巨鯨掌握了大量的比特幣,拉高了平均盈利水平。而大多數散戶,可能只是賺了一些小錢,甚至還在虧損。

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只是靜態的,並不能反映市場的動態變化。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這些數據很快就會發生改變。所以,不要被這些看似美好的數據所迷惑,保持理性思考,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宏觀經濟:牽一髮而動全身

失業金數據:經濟衰退的先兆?

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略有下降,表面上看來是個好消息。但別高興得太早,經濟學家常說,失業金數據是經濟衰退的領先指標。如果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持續上升,就代表越來越多人失業,企業開始裁員,經濟可能正在走下坡。

這次的數據雖然略有下降,但仍然高於歷史平均水平。這可能意味著,就業市場雖然還沒到崩盤的地步,但也已經開始出現裂痕。聯準會一直把就業市場視為觀察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如果未來幾個月的失業金數據持續惡化,聯準會可能會被迫採取更激進的寬鬆政策,例如降息或量化寬鬆。

美聯儲降息:七月無望,九月見?

原本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會在七月降息,但現在看來,這個希望已經破滅了。最新的就業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然具有韌性,聯準會沒有迫切降息的必要。現在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可能會將降息的時間推遲到九月。

但這並不代表聯準會一定會在九月降息。聯準會的決策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如果通膨持續高於目標水平,或者經濟出現衰退跡象,聯準會可能會改變計劃。加密貨幣市場對聯準會的政策非常敏感,降息通常被視為利好,因為降息會降低借貸成本,刺激經濟活動,並可能導致資金流入風險資產,例如加密貨幣。

但升息則可能被視為利空,因為升息會提高借貸成本,抑制經濟活動,並可能導致資金流出風險資產。所以,密切關注聯準會的動向,對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

金色百科:穩定幣的選擇題

黃金 vs. 美元:誰才是穩定幣的真命天子?

穩定幣的世界,就像選美大賽,各種類型的穩定幣爭奇鬥艷。其中,黃金支持的穩定幣和美元支持的穩定幣,無疑是兩位最受矚目的佳麗。但究竟誰才是穩定幣的真命天子?這可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美元支持的穩定幣,背後有著美元的信用背書,短期內價格穩定,流動性高,在加密貨幣市場中被廣泛使用。但美元本身也面臨著通膨的風險,如果美元貶值,美元支持的穩定幣也會跟著遭殃。更何況,美元的發行權掌握在美國政府手中,存在著中心化的風險。

黃金支持的穩定幣,則以黃金作為抵押,具有抗通膨的特性。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在經濟動盪時期,往往能保值增值。但黃金支持的穩定幣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黃金的儲存和運輸成本較高,這會增加穩定幣的運營成本。其次,黃金的流動性不如美元,這可能會影響穩定幣的交易效率。最後,黃金的價格也會波動,這可能會影響穩定幣的穩定性。

所以,選擇哪種類型的穩定幣,取決於你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如果你追求短期穩定和高流動性,美元支持的穩定幣可能更適合你。如果你追求長期保值和抗通膨,黃金支持的穩定幣可能更適合你。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將兩種穩定幣搭配使用,分散風險。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