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全球市场:关税战下的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哀鸿遍野

全球资产崩盘:一场由贸易战引发的恐慌

北京时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哀鸿遍野,并非无差别陨落,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定向爆破”。美国挥舞着“对等关税”的大棒,率先向中国发难,紧接着,中国以34%的报复性关税予以回击。别说什么全球命运共同体,在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前,黄金、比特币这些避险资产也成了惊弓之鸟,欧美日韩的股市更是上演了一出“比惨大会”。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裹挟全球的“金融恐怖主义”。

A股港股:断崖式下跌,信心何在?

A股市场,那简直是“尸横遍野”。2902家公司跌停,盘中更是超过3200家。如果说“跌妈不认”是最高级的形容词,那这天的A股,简直是“祖坟冒烟”级别的惨烈。5380只股票,下跌中位数超过10%,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随便买一只股票,一天之内就能损失两位数的资金。尤其是那些前期涨幅过大的北证50,盘中直接崩盘,跌幅一度超过21%,简直是“眼睁睁看着财富蒸发”。

港股也好不到哪儿去,恒生指数暴跌13.22%,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惨不忍睹,跌幅高达17.16%。这哪是“跌”,这简直是“跳崖”。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港股市场原本就脆弱的神经,彻底被引爆。市场信心?在如此凶猛的抛售潮面前,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恐慌和绝望。

智能汽车板块:集体沦陷,比亚迪也难逃跌停

在这场股灾中,智能汽车板块无疑是重灾区。同花顺A股汽车整车板块整体跌幅高达9.02%,除了中国重汽、宇通客车等少数几家“老牌劲旅”勉强支撑外,其余18只整车股全部跌停。你没看错,是全部!就连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也未能幸免于难,A股直接跌停。而港股上市的比亚迪(01211.HK)更是跌幅高达15.90%。

这让人不禁要问,智能汽车产业究竟怎么了?是技术瓶颈?是市场饱和?还是政策风险?或许都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市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在贸易战的阴影下,投资者对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港股科技巨头:低估值难挡市场恐慌情绪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估值极低的中国科技巨头,也未能幸免于难。阿里巴巴收盘暴跌17.98%,市盈率仅为15.33;京东集团收盘下跌15.51%,市盈率更是低至8.37;美团收盘下跌14.95%,市盈率为21.62;中兴通信收盘下跌17.97%,市盈率仅为10.41。

这些公司,哪个不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领头羊?哪个不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稳定的盈利能力?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无法抵挡市场的恐慌情绪。除了中兴通信,这些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并不高,这意味着,它们的暴跌并非直接受到关税战的影响,而是源于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普遍悲观。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第一张倒下,剩下的也只能跟着遭殃。

港股智能汽车:新势力全线溃败,解禁潮雪上加霜

小米集团:十五周年庆典蒙阴影,SU7事故引关注

小米集团(01810.HK)的遭遇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收盘暴跌20.59%,从历史新高的59.45港元一路狂泻至36.45港元,仅仅用了十二个交易日,累计跌幅高达38.69%。更令人唏嘘的是,今天恰逢小米成立十五周年,本应是欢庆的日子,却被股市的暴跌和小米SU7三人死亡的事故蒙上了一层阴影。擅长营销的雷军,在事故发生四天后才姗姗来迟地发了一条微博,这与他以往高调的风格截然不同,或许沉默才是此刻最明智的选择。但这并不能掩盖小米SU7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市场对于小米造车前景的担忧。

智驾供应商:集体跳水,机器人转型难获认可

港股上市的智驾供应商们,更是上演了一场“集体跳水”的大戏。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收盘暴跌21.96%,从2月27日创下的历史新高10.38港元跌至4.62港元,27个交易日跌幅高达39.69%。更可怕的是,4月25日即将迎来解禁日,届时大量的原始股涌入市场,无疑将给股价带来更大的压力。

知行科技(01274.HK)更是惨不忍睹,收盘暴跌28.65%。这家公司在3月17日宣布更名为知行科技,试图转型机器人领域,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更名后的知行科技累计跌幅高达53.33%,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了对公司转型前景的质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靠“蹭热点”来提升股价。

速腾聚创(02498.HK)也未能幸免,收盘暴跌24.32%。这家公司受益于机器人业务以及激光雷达交付规模的扩大,股价曾一路飙升,从2024年8月的10.82港元涨至2025年2月的53.50港元。但好景不长,如今股价已经跌至27.85港元。只能说,前期涨得有多猛,现在跌得就有多惨。

黑芝麻智能(02533.HK)的遭遇更是令人唏嘘,收盘暴跌26.76%,股价创下历史新低15.16港元。这家公司在今年2月10日解禁,解禁日当天就暴跌39.56%,截至今日收盘,累计跌幅高达60.93%。这不禁让人感叹,解禁潮对于中小盘股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

佑驾创新(02431.HK)收盘下跌18.08%。虽然五个交易日前,该公司股价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39.50港元,但如今已经跌至26.50港元,五个交易日累计跌幅高达32.91%。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公司同样面临着解禁的压力,而且也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看来,佑驾创新正在重蹈知行科技的覆辙。

新势力困境:销量冠军也难逃暴跌命运

即便是在3月销量夺冠的零跑汽车(09863.HK),也未能逃脱暴跌的命运。收盘暴跌24.62%,让人不禁感叹,在市场恐慌面前,销量数据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即使是刚拿下3月新势力销量冠军的零跑汽车,在上个交易日创下历史新高58.45港元的情况下,今日跌幅依旧达到了24.62%。

其他三家在港股上市的新势力:小鹏汽车(09868.HK)收盘跌幅为20.29%、理想汽车(02015.HK)收盘跌幅为17.85%、蔚来(09866.HK)收盘跌幅为14.78%。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收盘价为24.50港元,创下了在港股上市以来的新低。更讽刺的是,就在今天,蔚来集团宣布完成发行价为29.46港元的1.37亿股新股,获得40.3013亿港元。而蔚来港股仅有今日和上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这不禁让人质疑,蔚来究竟是在“割韭菜”,还是真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美股中概股:破发潮涌动,解禁日近在眼前

美股市场上的中概股智驾产业链公司,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小马智行(PONY)最新收盘价6.41美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距离2月21日创下的历史新高23.88美元,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月。文远知行(WRD)最新收盘价11.23美元,同样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距离2月18日创下的历史新高44.00美元,也是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月。两家公司最新收盘价都已经跌破发行价,更大的考验同样是即将到来的解禁日。

禾赛科技:盈利神话破灭,高位套牢风险显现

另一个最近火爆的港股智驾股就是禾赛(HSAI),上个交易日收盘跌幅为9.27%,收盘价为16.01美元,距离3月11日创下的解禁后新高的24.18美元,跌幅为36.59%。相比这一轮盈利行情的起点4美元左右的股价,还是累积了相当可观的涨幅。但是,对于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投资者来说,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套牢风险。

关税战阴影下的中国智能汽车: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车企:估值优势下的相对抗跌性

在美国挑起的这场全球关税战中,汽车行业首当其冲,被加征25%的关税。然而,与中国智能汽车的惨烈下跌相比,通用和福特的跌幅却相对较小,只有几个点的跌幅。这并非因为它们拥有更强大的技术或更广阔的市场,而是因为它们的估值足够低。通用和福特的市盈率分别为6.11和6.48,这样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也降低了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中国智造出海:逆全球化浪潮下的突围之路

对于中国智能汽车来说,正面临着走出去的关键时刻。关税战无疑是逆全球化的,它增加了中国智能汽车出口的成本,提高了海外市场的准入门槛,无疑给中国智能汽车走向全球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智能汽车就此失去机会。

中国智能汽车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为中国智能汽车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因此,尽管面临着关税战的挑战,中国智能汽车依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中国智能汽车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拓展海外市场,才能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突围而出。

长期视角:危机中的进场机会?

从长期来看,中国智能汽车肯定是可以走向全球的,那就必然会催生市值更高的公司。而这一次的暴跌,或许是提供了一个进场的机会。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现在就可以盲目抄底。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仔细分析,精挑细选,才能在危机中寻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毕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