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尔特业绩会暗藏玄机:股价暴跌、侵占疑云、转型困局,谁在粉饰太平?

司尔特业绩说明会:粉饰太平下的暗流涌动?

2025年5月19日,司尔特(002538)召开了一场看似例行的业绩说明会。然而,在这场精心安排的“秀”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不安的信号。与其说这是一场与投资者的真诚沟通,不如说是一次危机公关,试图用苍白无力的说辞,掩盖公司面临的种种困境。

一地鸡毛的股价与遮遮掩掩的“侵占”

“公司股价自24年底以来一直跌跌不休,期间利空消息频出,请公司管理层怎么看待自身公司股价,如何更好的维护投资者利益?”面对如此尖锐的质询,司尔特的回应显得格外无力。一句“黄席利等涉嫌侵占贵州路发资金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就想撇清关系,未免太过轻描淡写。股价的持续下跌,真的仅仅是“侵占”事件导致的吗?恐怕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信心不足、信息披露的不透明、以及对投资者诉求的漠视,才是压垮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所谓的“维护股东利益”,更像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撑。投资者需要的不是事后的补救,而是事前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透明的信息披露。

监管问询: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请公司是否存在无法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整改而被停牌风险”。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司尔特面临的合规危机。虽然公司极力否认存在退市风险,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存在,本身就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重大问题。所谓的“已根据要求进行整改,并更正相关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更像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权宜之计。投资者不禁要问,之前的财务数据为何会出现错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存在漏洞?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即使侥幸逃过一次退市风险,未来也难保不会重蹈覆辙。

金政辉案:一场精心策划的利益输送?

“金政辉等人侵占资金,导致会计差错,是不是应当禁止宁国农资、金政辉、金国清参与股票分红,直接补偿给其他股东?”投资者的质疑,直指事件的核心。金政辉案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侵占案件,更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利益输送。管理层对此事的态度暧昧,始终强调“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办理中”,试图用法律程序来拖延时间,回避责任。这种做法,无疑会让投资者更加失望。如果公司真的想维护股东利益,就应该主动配合调查,追回损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责任。

永温磷矿:画饼充饥何时休?

“请袁董事长,永温磷矿审批到了哪一步?政府已配合解决搬迁,还有实质性的困难需要解决吗?”永温磷矿项目,一直是司尔特对外宣传的重要亮点。然而,多年过去了,该项目依然停留在“前期手续正在审批当中”的阶段。这不禁让人怀疑,永温磷矿是否只是一个“画饼”,用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如果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不仅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更会损害公司的信誉。管理层应该坦诚地向投资者说明项目进展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问题。

市值管理:分红游戏的自欺欺人

“请公司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管理层有什么措施实施市值管理维护股价?”司尔特的回应,再次让人感到失望。所谓的“从2021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派现 15年,积极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报投资者”,更像是一种“分红游戏”,试图用小恩小惠来掩盖公司经营上的问题。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改善,仅仅依靠分红,是无法真正提升市值的。相反,过度分红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导致资金链紧张。真正的市值管理,应该是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转型磷酸铁锂:犹抱琵琶半遮面

“公司磷矿石是生产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料,请公司会有拓展产业链自己生产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生产磷酸铁锂的考量吗?”新能源概念,是当下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司尔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句“公司正在建设磷氟新材料矿化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就想把自己和磷酸铁锂扯上关系。然而,对于具体的合作模式、投资规模、以及未来的盈利前景,公司却讳莫如深。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很难让投资者信服。如果公司真的想进军新能源领域,就应该拿出具体的规划和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一季度业绩崩盘:成本上涨的“完美”借口

“请一季报业绩大幅下滑,公司简单以老矿成本增加解释,希望具体说明在那些方面成本增加,公司有什么措施降本增效”。司尔特一季度的业绩,可谓惨不忍睹。面对投资者的质询,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一季度硫精砂、硫磺、硫酸等磷铵生产所需原材料同比上涨幅度较大,磷矿石价格居高不下,致使磷铵生产成本同比上涨幅度较大…”。这套说辞,看似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何只有司尔特的业绩下滑如此严重?难道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真的如此不堪?所谓的“加大产供销业务的衔接力度”,“持续加强生产成本内部控制”,更像是空洞的承诺,缺乏实际意义。

长城资管债权:控制权转移的隐忧

“长城资管关于法拍国购债权(实则是司尔特)作为董事长怎么看”。实控人的债务问题,一直是悬在司尔特头顶的一把利剑。一旦实控人无法偿还债务,公司的控制权就可能发生转移。虽然公司极力否认此事会对公司的控制权和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但投资者对此依然充满担忧。毕竟,控制权的变更,往往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退市疑云:市场恐慌的根源何在?

“最近股票论坛一些人大肆散布公司会被退市言论,请公司有没有因无法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整改而被停牌甚至退市风险?”市场对司尔特的退市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公司业绩下滑、财务造假、实控人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都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感到担忧。虽然公司极力否认存在退市风险,但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很难打消市场的疑虑。只有真正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重拾投资者的信心。

独立董事:橡皮图章还是中流砥柱?

“请谈谈独立董事在监督公司行为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独立董事,本应是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司尔特的业绩说明会上,独立董事的表现却让人失望。所谓的“勤勉尽责,忠实履行职务,积极出席会议,认真审议董事会议案,对公司相关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维护了公司和股东尤其是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更像是一篇套话。独立董事是否真正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质疑?是否有效地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融资饥渴:一场豪赌未来的游戏

“公司正在建设磷氟新材料矿化一体化产业园项目,请公司近期有定向增发募集建设资金的需求吗?”司尔特对资金的渴求,溢于言表。无论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还是“定向增发募集建设资金”,都表明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融资并非易事。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地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融资计划很可能会落空。而一旦融资失败,公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黯淡。

股东回报:三年规划的空头支票?

“请公司会考虑制订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吗?”司尔特的回应是“公司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报规划》,公司将严格遵照执行”。然而,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这份“三年规划”的含金量又有多少呢?投资者需要的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司尔特的业绩说明会,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司面临的种种问题。管理层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只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将公司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