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狂舞:資金盛宴或海市蜃樓?解析A股資金流向與投資策略

券商狂舞:是號角還是海市蜃樓?

三千七百點:遲來的狂歡?

本週股市如虹貫日,衝破了三千七百點的大關,彷彿積壓已久的能量終於找到了宣洩口。金融板塊與成長科技股齊頭並進,特別是那些「非銀金融」的傢伙們,更是像磕了藥一樣,亢奮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想當初,某位「泛舟」大神還信誓旦旦地說券商還沒進入加速期,結果這週就直接上演了一齣「真香」的戲碼。這種被打臉的感覺,真是比吃了蒼蠅還難受。

券商的「加速」密碼:一場資金的盛宴?

所謂的「加速階段」,說白了就是靠著那些中大型權值股漲停來撐場面。但話說回來,週五上午那些千億市值以上的券商股,有哪幾隻是真正封板的?沒有嘛!這就意味著,這波券商行情可能還有後續的空間,至少還能再炒一波。但不得不承認,這週券商板塊內的個股表現確實相當活躍,各種「登高」、「量能」模式的信號頻頻閃爍,讓人眼花撩亂。我個人覺得,這種靠消息面和資金堆砌起來的行情,總讓人覺得少了點底氣,就像是沙灘上的城堡,一不小心就會被海浪沖刷得乾乾淨淨。

當躺贏成為日常:是幸運還是泡沫?

聽說那位「泛舟」大神又一次提前預告了資金流入證券板塊,還煞有介事地說了一些「異常現象」。拜託,這種馬後炮誰不會放?週一早上在微博上發個消息,說有資金流入證券板塊,然後再搬出一些什麼「沒有跟隨銀行下跌」、「開始反超香港證券指數」之類的理由來佐證,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套路。更可笑的是,還有人把這種「躺贏」的策略當成寶,真是讓人懷疑他們的智商是不是被狗吃了。當然啦,如果這輪真的是結構性牛市,券商可能還有一些上升空間,但這種機會真的是人人都能抓住的嗎?我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

銀行股的掙扎:誰的棄子?

券商開始雞犬升天,之前被熱捧的銀行股也開始偃旗息鼓,這劇情反轉的速度簡直比翻書還快。那位「泛舟」大神還故作高深地說,三個月內沒調整的銀行股不值得買。調整之後,還要看能不能守住生命線。說白了,就是想讓大家抄底嘛!不過,這位大神也承認,銀行股大概率還沒走完升浪,等調整好了之後,喜歡這個板塊的朋友可以考慮再上車。反正我是看不上這個的,風險太大,收益太低,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在我看來,銀行股就是股市裡的「老媽子」,穩是穩,但指望它發家致富,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資金的「啞鈴效應」:股市的畸形秀?

二八分化:韭菜的宿命?

這週券商板塊簡直像打了雞血一樣,瘋狂助攻,硬生生把大盤拉過了3674點。成交額更是誇張,突破了兩萬億元大關!但隨之而來的,又是熟悉的「二八分化」現象。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少數權值股在唱獨角戲,而大多數小散戶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蕭蕭大神對此的解釋是,券商板塊太吃資金了,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推動。但問題是,券商蓄勢的時間還太短,而且2024年四季度的套牢籌碼還沒消化完,所以直接讓券商當主攻,確實有點困難。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市場需要共識,主力需要籌碼,投資者需要耐心」的階段。但韭菜哪有什麼耐心?他們只想一夜暴富,結果往往是被割得血本無歸,這就是韭菜的宿命!

微盤股的瘋狂:一場豪賭?

更可怕的是,長期以來,市場都維持著一種「啞鈴」態的資金分佈。一邊是銀行板塊抱團取暖,靠著走趨勢來抬指數,月線都已經六連陽了。另一邊,則是微盤股指數代表的小市值股票,靠著高換手率炒作各種主題。尤其是微盤股指數,簡直就是瘋了!從2024年9月的2500點,一路飆升到了現在的6100點,漲幅高達240%!月線更是誇張到極點,直接八連陽!但上證指數呢?從去年9月的低點2689點算起,漲幅才不到40%。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這種瘋狂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隨時都有可能崩盤。

餐桌與菜單:韭菜的生存法則?

蕭蕭大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種情況:現在的微盤股指數,相當於上證指數漲到了6400點的水位。水位有多高?簡直就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具象地描述一下,就是啞鈴的兩端越來越沉,中間的「連桿」越來越細。如果再出現資金虹吸現象,那麼,你可能就面臨著「你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裡」的悲慘局面。這句話說得真是太殘酷了,但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股市的生存法則。作為韭菜,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否則,就只能成為莊家的盤中餐。

慢牛起點?:一廂情願的臆想?

結構性行情:被遺忘的角落?

週四指數放量調整,嚇得一堆人屁滾尿流,結果週五又直接反包,簡直是霸氣外露。驕陽大神說,如果總是擔心突然來一波大跌,那就別玩了。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還說,要明白市場當下幾個核心的點,只要沒改變就沒問題。但問題是,誰能真正把握市場的核心?誰又能預測未來的走向?

驕陽大神認為,現在市場雖然到了3700點,但這僅僅是慢牛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基於未來3-5年的預期)。我只想說,這種「長期投資」的鬼話,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畢竟,誰知道3-5年後會發生什麼?搞不好直接來一場金融海嘯,讓你血本無歸。而且,他還強調,這輪主要是結構性行情,近期基本是AI各個細分領域抱團炒作。但問題是,其他板塊呢?固態電池、機器人、華為國產鏈、低空經濟、半導體芯片,這些板塊都快被遺忘了好嗎?

機構與游資:誰在興風作浪?

驕陽大神還說,牛市下,機構會拿到話語權,游資量化也會積極做多。所以容量票一旦出現買點,就容易上漲。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就是變相地鼓勵大家去追漲殺跌。他還舉了英維克和大元泵業的例子,說這兩隻股票的技术突破點非常明確,所以持續上漲是自然的。我只想說,這種「馬後炮」誰不會放?而且,這種靠技術分析來選股的方式,真的靠譜嗎?我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

技術分析:玄學還是科學?

所謂的技術分析,說白了就是一種「玄學」。它試圖通過研究歷史價格和交易量來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但實際上,市場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任何技術指標都可能失效。更何況,現在的股市充斥著各種內幕消息和莊家操縱,技術分析根本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因此,我認為,技術分析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千萬不能過度依賴。

擁抱未來:還是畫餅充飢?

驕陽大神最後還強調,一定要研究板塊和個股的未來,必須要有東西,絕大多數沒什麼預期的品種都是沒交易價值的。我只想說,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很空洞。畢竟,誰能真正預測未來?誰又能保證自己選的股票一定會上漲?在我看來,所謂的「擁抱未來」,不過是一種畫餅充飢的手段,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相信,股市還有希望,還有機會賺錢。但實際上,股市的本質就是一個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必然有人賠錢。而作為韭菜,我們往往就是那個賠錢的人。

美股的「鏡子」:A股的宿命?

輝達的魔力:是救星還是詛咒?

美股對A股的映射效果,簡直就像照鏡子一樣,一覽無遺。尤其是輝達(NVIDIA),更是成為了風向標。驕陽大神說,看輝達系就看兩點:一是輝達見頂,我們見頂;二是輝達上漲,我們不跟漲的脫敏現象。根據這個做好防範就好。說得輕巧,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輝達漲瘋了,A股的相關概念股也跟著雞犬升天,但這種漲勢又能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準。輝達的魔力,究竟是救星還是詛咒?我認為,更像是一種海市蜃樓,看似美好,實則虛幻。

特斯拉的下一步:誰將受益?

驕陽大神預測,下一個映射點需要看特斯拉:特斯拉120天周期即將進入持續降壓,現在已經開始了,下週加速降壓,就缺一個放量突破的陽線,就可以確立刻新的漲勢。一旦特斯拉出現持續趨勢性上漲,那麼可以映射到A股的最直接的是機器人,然後商業航天也可以映射到,無人(智能)駕駛也可以映射到,甚至新能源汽車都可以映射到。這種預測聽起來很有邏輯,但實際上卻充滿了不確定性。特斯拉的股價波動性極大,誰能保證它一定會持續上漲?就算特斯拉真的漲了,A股的相關概念股又能受益多少?這都是未知數。

AI應用與固態電池:被冷落的真愛?

AI應用和固態電池,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最確定的兩大方向,但為什麼近期走得都很扭捏呢?驕陽大神解釋說,因為資金都去了輝達系抱團唄。這種解釋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卻掩蓋了更深層次的問題。AI應用和固態電池的發展前景確實廣闊,但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商業化落地還需要時間。而且,這兩個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誰能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贏家,還很難說。因此,資金選擇抱團輝達系,也是一種避險行為。畢竟,炒作熱點總比長期投資來得更快。

降息的誘惑:誰能分一杯羹?

戰略金屬的春天:下一個銀行?

驕陽大神預期某國9月份降息,並表示,降息影響很廣泛,科技類的都算利好。細分來說,核心戰略金屬有望迎來幾年牛市,複製這幾年銀行板塊的走勢。我聽了差點沒把隔夜飯吐出來!戰略金屬?複製銀行板塊的走勢?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銀行股之所以能漲,是因為它們有穩定的盈利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戰略金屬有什麼?只有波動的價格和不確定的需求。想靠戰略金屬發財,還不如去買彩票。

創新藥的崛起:誰能笑到最後?

驕陽大神還說,創新藥應該繼續被強化,龍頭股很大概率繼續走趨勢。這話倒是說得沒錯,創新藥確實是一個有潛力的領域。但問題是,創新藥的研發週期長、風險高、投入大,而且還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就算你選對了龍頭股,也不一定能賺到錢。畢竟,股市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誰能保證這些龍頭股永遠不會被其他的公司超越?因此,對於創新藥的投資,我建議大家還是要謹慎為上,千萬不要盲目跟風。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