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資金擁抱加密貨幣:一場非典型牛市的深度解讀

市場迷霧:藍籌震盪,山寨未爆,DAT異軍突起

最近這市場啊,真讓人摸不著頭腦!說好的牛市呢?藍籌幣種像比特幣、以太坊,死死地撐在高位,上不去也下不來,搞得人心癢癢。山寨幣更是慘,盼星星盼月亮,也沒盼來普漲的盛況。反倒是那些跟傳統金融沾親帶故的 DAT(數位資產代幣)或者所謂的「幣股」,在傳統金融市場裡殺出一條血路,獨領風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要我說,這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魔術表演,幕後黑手卻是我們這些韭菜永遠猜不透的。想當初,DeFi 崛起、NFT 爆發,哪個不是喊著「去中心化」、「顛覆傳統」的口號?結果呢?還不是被華爾街的老爺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現在倒好,直接把傳統金融的玩法搬過來,美其名曰「合規」、「機構入場」,實際上就是換湯不換藥,繼續割韭菜。

傳統資金主導?重新審視本輪牛市的底層邏輯

別跟我說什麼「區塊鏈技術改變世界」,這話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這輪牛市,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傳統資金驅動」的標籤。我對這個判斷深信不疑,而且這些傳統資金跟以往的妖魔鬼怪還不太一樣,他們有幾個顯著的特徵:

  • 宏觀因素至上:這些老錢可不像我們這些散戶,整天盯著 K 線圖、研究技術指標。他們關心的是聯準會的利率決議、美國的就業數據、國際局勢的風吹草動。一句話,宏觀經濟才是他們決策的指南針。
  • 風險厭惡:別指望他們像賭徒一樣梭哈山寨幣,他們更喜歡穩紮穩打,買入比特幣、以太坊這些藍籌資產,或者乾脆買入跟傳統金融掛鉤的 DAT。畢竟,保住本金才是王道。
  • 資金集中:這就更不用說了,絕大部分資金都掌握在少數機構和富豪手中。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引發市場的巨震。我們這些散戶,只能跟在後面喝點湯。
  • 財富效應外溢弱:以往的牛市,總是能看到一夜暴富的神話。但這次,似乎只有少數人賺到了錢,大部分人還是被套在山頂上。財富效應無法擴散,這也導致市場的熱情難以持續。
  • 板塊輪動不明顯:以往的牛市,總是各個板塊輪番上漲,DeFi 火完 NFT 火,NFT 火完 GameFi 火。但這次,似乎只有少數幾個板塊受到青睞,其他板塊只能默默無聞。資金的集中,也導致板塊輪動的效應減弱。

所以,當宏觀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時,我們更要擦亮眼睛,重新評估市場的走向。別再抱著「牛市永恆」的幻想,及時調整策略,才能在這場遊戲中生存下去。

鮑威爾轉向:聯準會決策邏輯的巨變,川普的隱形之手?

川普的陽謀:貿易戰、製造業回流與降息的必然性

要理解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就不能不關注聯準會(FED)的動向。而要理解聯準會的動向,就必須先搞清楚川普政府在搞什麼鬼。表面上看,川普是個大老粗,天天在推特上口無遮攔,但實際上,他可是個精明的生意人,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

川普的核心目標是什麼?「製造業回流」!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這個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什麼?

  • 內部成本過高:美國的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都比其他國家高出一大截。產品根本沒辦法跟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競爭。
  • 政府債務過高:美國政府早就債台高築,哪有錢去補貼企業,吸引他們回流?

所以,川普政府必須先解決這兩個問題。怎麼解決?這就是川普的高明之處。

首先,他利用自己積累的政治資本,鞏固基本盤。例如,賦予 DOGE 大量權力(雖然這件事有點扯),以及在加密貨幣政策上的轉變。穩住後方,才能放手一搏。

接著,他祭出了關稅大棒。這招險棋,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輸入性通膨,造成內部阻力。但川普硬是頂住了壓力,通過幾個月的談判,初步建立起了關稅政策框架,而且還頗有成效。

根據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說法(截止到 8 月 22 日),在過去半年內,關稅已經為美國帶來近 1000 億美元的財政盈餘,預計年內可達 3000 億美元。除此之外,還獲得了很多國家的投資承諾,例如來自日本的 5500 億美元投資、歐盟的 6000 億美元與 7500 億能源訂單等。

也就是說,川普通過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內市場的競爭結構和資本結構。這時候,開啟下一步政策的鋪陳就水到渠成了,那就是聯準會降息。

降息的誘惑:緩解債務危機,激活中小企業

降息能改變什麼?主要有兩點:

  • 緩解債務壓力:前財長耶倫在任期內,增加了對短債的發行量。現任財長貝森特也保留了這個決策。這樣做的好處是,短債利率受聯準會調控,可以降低長債的拖累。而且,市場對短期美債的需求旺盛,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但問題也很明顯,就是縮短了債務久期,短期內還款壓力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最近關於債務上限的談判變得更有聲量。而降息則意味著來自短債的付息壓力變低。
  • 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中小企業通常更依賴銀行的債務融資。在高息環境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擴張意願將受到打擊。而在通過關稅改變國內市場競爭結構後,還需激勵中小企業生產擴張意願,幫助他們快速填補市場中的商品供給空缺,避免通膨,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所以,川普政府此時對聯準會降息的壓迫,可不是什麼煙霧彈,而是勢在必行。

傑克遜霍爾峰會:鮑威爾的妥協與市場的狂喜

不管是美聯儲總部大樓裝修問題上的積極介入,還是對極左、進步主義、鷹派的 Cook 理事不遺餘力的攻擊,都是川普政府積極推進的證明。而這些手段,在鮑威爾上周在全球央行年會傑克遜霍爾上的發言中,似乎迎來了效果的確認。

在整個發言中,最令市場感到驚訝的是,一向對外表達自己捍衛聯準會獨立性的鮑威爾,似乎屈從了川普的強勢壓力。他的發言中有幾個核心點,可以體現他的態度:

  1. 明確了美國經濟中的風險,已經從通膨轉向了就業市場。
  2. 關稅對通膨的影響需要一段時間展現,並不是引發通膨螺旋上升的因素。
  3. 貨幣政策框架的更新,其中有趣的是減少了有效利率下限作為“常態經濟條件下特徵”的強調。

通俗地說,就是聯準會已經不太擔心關稅引發的通膨,轉而擔心經濟衰退而引發的就業市場崩潰。同時,降息的水平可以被視為是無下限的。這裡關於有效利率的描述可以稍微展開提一下,所謂有效利率指的是央行在運用常規貨幣政策(主要是調節短期政策利率)時,當利率下調到一定水平後,繼續下調將對經濟無影響。這種轉變也正契合了川普政策的核心,因為可以說這次“雙向奔赴”,也引發了市場對流動性進一步寬鬆的期待。

加密貨幣市場的脈動:降息預期下的狂歡與理性

政策市再現?2023年CPI陰影下的市場焦慮

我們都知道,加密貨幣市場一向被視為全球風險資產市場投機情緒的金絲雀。聯準會主席一聲令下,市場立刻雞飛狗跳,不是暴漲就是暴跌。這種過度反應,有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哭笑不得。

在鮑威爾的發言公布後,加密貨幣市場果然迎來了一波拉升。但隨之而來的回調也告訴我們,市場其實早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年內降息的預期。換句話說,市場從最初的感性預期,轉變成了理性預期。要證明降息真的會發生,而且幅度夠大,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行。

這種政策市,真的讓人不禁想起 2023 年被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支配的恐怖。當時,每個月的 CPI 數據公布,都像是一場賭局。數據好,市場就漲;數據差,市場就跌。整個市場被一個指標牽著鼻子走,毫無自主性可言。現在,聯準會的利率決議,似乎也正在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ETH的警示:技術指標與投資者情緒的微妙平衡

至於這次的回調會有多深,我認為 ETH(以太坊)的走勢是值得關注的。如果 ETH 在短期內沒有跌破這個上升通道,就證明投資人的情緒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反轉,風險仍然可控。

當然,技術指標只能作為參考,真正決定市場走向的,還是投資者的情緒。而投資者的情緒,又受到宏觀經濟數據和聯準會政策的影響。這種微妙的平衡,需要我們時刻關注,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非農數據:引爆市場的導火線,九月降息的風向標

接下來的一周,就業市場相關的指標將會顯著影響加密貨幣的走勢。特別是下週五的非農就業數據,將會為市場帶來極大的波動性。如果就業數據不如預期,聯準會九月降息的機率將會大幅提高。如果數據超乎預期地強勁,則表明美國就業市場的韌性,降息壓力將會得到緩解,市場或許會進一步回調。

總之,最近的政策市,讓交易變得更加困難。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聯準會的動向,以及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中生存下去,甚至抓住機會,獲取收益。

傳統資金擁抱加密貨幣:解讀非典型牛市,聯準會政策與市場脈動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