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2025科技清單引爭議:科幻挑戰或燒錢豪賭?

中國科協年度大戲:2025年科技界「哥德巴赫猜想」清單出爐!

中國科協又來了!繼每年一度的春晚、奧斯卡之後,科技界也迎來了自己的「頒獎典禮」——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清單。這份名單一出,立刻引發各界人士的「親切友善」的討論。說白了,就是吐槽聲浪一波接著一波,彷彿不罵兩句就顯得自己不夠專業。讓我帶各位看倌,好好剖析一下這場年度大戲。

十大前沿科學問題:這根本是科幻小說情節吧?

先來看看這「十大前沿科學問題」:流形的拓撲和幾何分類、希格斯粒子性質和質量起源…等等。說實話,我讀完的第一反應是:這真的是2025年要解決的問題嗎?怎麼感覺像是2225年,星際聯邦才會遇到的難題?什麼「暗能量與哈勃常數危機」,聽起來就像是《星際迷航》裡的劇情。不是說基礎研究不重要,但這些問題離實際應用,恐怕還隔著十萬八千里吧?

要我說,這些問題根本就是給那些「象牙塔」裡的學者們準備的。他們可以躲在實驗室裡,用超級電腦跑模型,發表一些沒人看得懂的論文,然後拿著納稅人的錢,繼續研究下一個「前沿問題」。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只能望著這些高大上的名詞,默默地想著:我的房貸什麼時候才能還完?

十大工程技術難題:燒錢如流水,哪個冤大頭要接?

接著是「十大工程技術難題」:深海規模化採礦裝備與環境擾動抑制、區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調水-海水協同利用與治理技術…這些問題聽起來就讓人頭大。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天文數字般的資金。先不說技術上能不能實現,光是想想這些項目要花多少錢,我就覺得心疼。

深海採礦?先問問環保人士同不同意吧!水資源治理?各地區之間的利益糾葛,恐怕比技術難題更難解決。這些工程技術難題,看似前景光明,但實際上卻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哪個企業,或者哪個地方政府,願意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來接下這些燙手山芋?

十大產業技術問題:夢想很豐滿,現實…骨感?

最後是「十大產業技術問題」: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裝備進口瓶頸、超超臨界汽輪機葉片抗氧化性能提升…這些問題,聽起來總算接地氣了一點。但仔細想想,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不就是因為我們在這些領域,還落後於發達國家嗎?

想要突破技術瓶頸,需要的不是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投入和積累。但問題是,我們真的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追趕那些已經領先多年的對手嗎?還是說,我們只是想靠著「彎道超車」,一蹴可幾的獲得成功?如果是後者,恐怕最終只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磚家」評選內幕:一場披著學術外衣的權力遊戲?

再來談談這份清單的產生過程。據說,這份清單是由80家全國學會共同組織,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由23位戰略科學家拍板定案的。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問:這些「戰略科學家」,到底代表了誰的利益?他們的評選標準,又是什麼?

學術評選,本來就充滿了主觀性和利益考量。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學者,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偏好。想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在中國的學術圈,人情關係和權力運作,往往比學術水平更重要。這份清單的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貓膩」?

科協的如意算盤:一場豪賭,還是另有所圖?

中國科協,作為一個半官方的學術機構,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資源,來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看似熱鬧非凡,但實際上,有多少能夠真正推動科技進步?又有多少,只是為了刷存在感,或者是為了撈取好處?

發布這份「重大問題清單」,或許是科協為了展現自己的影響力,或許是為了引導科研方向,或許是為了爭取更多的資源。但不管科協的目的是什麼,我都希望他們能夠更加務實一點,少搞一些花架子,多做一些實事。否則,這些所謂的「重大問題」,最終只會淪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毫無意義。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