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引导流动性流向风险资产,这需要同时提升国内名义价格走势和实体部门回报率预期。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已不足以解决问题,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至关重要。
报告回顾了2024年底的宏观经济形势:银行间流动性宽裕,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导致国债利率大幅下行。与此同时,美债利率上升,中美利差扩大至历史高位(约3%)。这种利差扩大,结合年初季节性跨境资金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造成显著影响,导致2021年年初A股市场开门红现象消失。
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央行实施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在债市利率和加权贷款利率的下行,以及总量信用供给超出实体需求。然而,由于美元回报率高企,跨境资金持续流出,占据增量资产流动性的30%左右和增量社融的10%左右。这导致货币宽松加剧了中美利差,增量流动性主要流向债市和高息美元资产,汇率走势也强化了这一趋势,权益市场流动性改善有限,金融市场面临利差风险和利率风险双重压力。
报告认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内名义价格走势和实体部门回报率预期,从而引导流动性流向风险资产。单纯依靠货币政策(过去三年的经验已证明这一点)是无效的,需要财政政策的强力配合。短期内,扩大财政赤字可以改善价格预期。但如果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项目投资,虽然能提升短期资本回报率,却会压低长期回报率预期,不利于长期资本的吸引。
因此,报告认为本轮政策重心向消费端转移有利于改善长期预期,资本市场对此已有积极反应。预计后续财政政策将更大力度地支持需求端,并考虑到居民需求的有限性和边际效应递减,财政政策将扩大需求端支持的范围和力度,以支持居民消费和人力资本再生产。
区块链相关扩展:
这份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区块链,但其探讨的宏观经济问题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流动性,引导资金流向风险资产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稳定币等区块链应用可以为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新的渠道,缓解中美利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未来,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当然,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监管和技术成熟度等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其风险,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总结:
报告的核心观点是需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 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潜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但同时也需要谨慎地监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