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证监会扩大会议解读

3月11日,证监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由新任主席吴清主持,会议内容围绕学习两会精神和部署资本市场工作展开。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既有对过去一年成绩的肯定,也突出了对未来工作的紧迫感和方向性,颇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味道。

“巩固”与“加力”:矛盾的平衡?

会议通稿中,“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和“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这两点颇值得玩味。前者体现了对当前市场状态的谨慎态度,毕竟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信心恢复需要时间。而后者则指向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作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又“加力”支持高风险的科技创新?科创板的设立初衷是支持那些尚未盈利但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但现实是,很多企业上市后表现平平,甚至出现破发的情况。如果为了支持科技创新而放松标准,是否会再次引发市场风险?

吴清时代能否真正解决科创板“高估值、低成长”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这意味着对未盈利企业的容忍度可能再次提高。

“改革”与“开放”:口号还是行动?

“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坚定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本次会议的另外两大亮点。但改革和开放并非新鲜词汇,这些年来,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推进。

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改革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如何确保开放的进程是真正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

例如,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跨境投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单向流动、监管套利等。再比如,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的出台,旨在规范中企海外上市行为,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证监会需要拿出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才能真正推动改革和开放,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回顾郭树清时代对金融乱象的整治,比如清理P2P平台,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阵痛。监管的艺术在于如何在发展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监管”与“队伍”:治标更要治本

会议强调“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加快建设‘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这无疑是对当前监管体系的一次“体检”。长期以来,市场对监管的质疑从未停止,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监管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更取决于监管队伍的专业性和廉洁性。证监会系统反腐工作持续进行,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权力寻租,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此外,监管的科技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但同时也要警惕技术滥用的风险,确保监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2013年“光大乌龙指”事件,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监管部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

总而言之,本次证监会扩大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是复杂的。既有对既往政策的延续,也有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吴清能否带领中国资本市场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Ludwi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