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高发,尤其老年群体。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名中医李简娴教授,从中医角度阐述了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李教授指出,冬季气候寒冷,寒邪易侵袭人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寒邪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具体来说,冬季气温骤降,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冬季人们运动量普遍减少,而饮食却可能有所增加,这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医认为,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而饮食过量则容易导致体内痰湿积聚,影响气血运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
李教授还特别指出,冬季人们偏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进一步加剧了血管硬化进程,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中医理论中“肥甘厚腻,易生痰火”,即指过量摄入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痰火凝聚,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冬季寒冷的气候会让人体出现各种不适,如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针对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情况,中医提倡“未病先防”的理念,强调“三高”的综合调控,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同时控制“三高”,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法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最后,李教授还强调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用药必须谨慎,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